关于非自动闭塞区段利用波形图精准维修的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关于非自动闭塞区段利用波形图精准维修的建议

张质爽

张质爽

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板综合维修段内蒙古通辽028400

摘要:利用轨检车波形图整修线路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的重要手段。它的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线路维修工作的作业质量。因此,在维修作业中如何利用波形图达到精准维修的目的,便成为工务人的不懈追求。在电气化区段和自动闭塞区段,有很多可供参考的信息。但是,在非自动闭塞区段如何利用波形图达到精准维修的目的呢?为了让线路养护人员能够利用波形图准确的判断线路病害,精准的找到病害位置,达到精准维修的目标。本文综合各种资料,系统地分析了非自动闭塞区段利用波形图精准维修的各种方法,提出了达到精准维修的几种手段,以适应天窗修效率和安全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非自动闭塞区段利用波形图精准维修

引言

为深入贯彻大板综合维修段工务维修“维修先搞设计,数据指导维修”的管理理念,作为线路维修组织工作的线路车间,就得从精检细修上下功夫。现在对线路设备最先进、最科学的检测手段就是每月的轨道检查车,轨检车波形图能最直观的反映出线路设备的动态质量,无疑利用波形图制定线路病害的整治方案是最有科学依据的。通过几年来,对分析波形图指导现场作业的总结,发现波形图分析的整修方法与现场实际是有偏差的。位置偏差是作业撬不准,作业量不够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波形图上可供参考的参照物提供的里程信息与现场真实里程有误差造成的,直接给线路维修工作带来困难,因为轨检车数据所显示的超限峰值的位置与现场实际位置有偏差。为了让每个人都会用波形图,指导维修作业,(画撬、作业)不再是少数人掌握的高深理论。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想法,不足之处,请领导赐教。

目前波形图确定现场位置的方法大致有五种,各种方法又都存在不足,很难利用波形图精准作业:

一、射频卡

射频卡的设置间距一般是10公里左右,理论上两个射频卡间的误差是均匀递增的,但是由于线路水平面及纵断面的影响,这种认识又不能把误差真正平均递增使用。利用射频卡很难找准作业撬。

二、曲线

利用曲线头尾确定现场位置也是有偏差的,波形图上的曲线头尾,是轨检车计算机通过运算得到的正矢值来确定曲线头尾的,在缓和曲线上直缓点到缓圆点间的一段长度(正矢值0到2毫米间)轨检车计算机运算结果是直线方向不良,只有正矢值达到一定的数值后才能断定是曲线头尾。实际轨检车曲线头尾是后进先出的。利用曲线头尾作为参照物确定现场位置是有偏差的。有的区间还没有曲线作为参照物。

三、道岔

利用道岔确定位置是最准确的,但又只能限于道岔上及其附近线路,过远也是有偏差的。

四、桥梁

利用桥梁护轨梭头确定现场位置,因为桥梁位置是桥梁中心的位置,需要通过桥梁长度计算头尾位置,但是护轨梭头的位置与桥梁头尾位置是有偏差的。只能利用护轨梭头的轨号、枕号确定现场位置。但又只能限于桥梁上及其附近线路,过远也是有偏差的。

五、线路病害特征

由于无缝线路地段,已经没有钢轨接头等明显特征了。线路上的病害,通过维修作业及大型养路机械作业逐步消失,线路病害又不能长期存在,利用既有病害确定现场位置也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利用波形图上的任何一种参照物确定现场位置都存在偏差。如果利用波形图是现场真实反映这一可靠信息,改变一下“利用参照物确定现场位置,必然存在偏差”这一事实。直接给线路增加一些参照物,便可把问题解决了。

加密射频卡,改变写入内容直接写入“公里+轨号+枕号”;2、埋设金属标志物,(每公里一个,相同轨号,相同枕号),例如:845+1#钢轨+1#轨枕,846+1#钢轨+1#轨枕,847+1#钢轨+1#轨枕,848+1#钢轨+1#轨枕,参照物首尾照应,相当于500米就修正一次位置偏差,可达到精准目的。

采用“千米轨”概念,尤其在无缝线路地段,根据每公里上设置的标志物(“公里+轨号+枕号”或“公里+米”),通过波形图上的刻度值,直接找准作业撬。解决了现场由于线路长链、短链,非标轨的存在,造成波形图分析不准,作业撬找不准等问题。

结束语:在本论文的具体编写过程中,我不断总结段发的各类学习资料、典型病害处理。通过本论文的研讨和编写,使我对非自动闭塞区段利用波形图精准维修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对几次病害的处理,使我又加深对其他方面知识的了解。撰写此文使我稍有成就之感,但立即又感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的匮乏,还有很多方法无法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处理现场病害的能力。

本文虽然对非自动闭塞区段利用波形图精准维修做了简单的分析,但鉴于本人对业务知识了解的局限性,文中定有不少纰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

参考文献:

[1]《铁路线路工》,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年,北京

[2]《GJ-4型轨道检查车的原理与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