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金淑艳

金淑艳

(黑龙江双鸭山市人民医院155100)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7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给予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饮食及药物指导。结果通过实施护理措施,6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286-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器质性病变发展到终末不可避免的综合征,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心脏病,5年病死率高达50%[1]。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及恢复能力均较弱,加之心脏功能逐渐恶化,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负担。本院对67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39例,女28例,年龄55~86岁,平均67.4岁。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推荐的临床评定标准,同时排除脑、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末期及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主要疾病:冠心病59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高血压心脏病3例。病程8-28年,平均13.5年。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患者减少体力活动,充分休息,睡眠要充足,避免过度劳累,并根据临床表现调整体位。对于恢复期患者,向患者讲解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患者卧床期间要定期翻身,轻轻拍打背部利于痰咳出。要保持床铺柔软干燥,谨防褥疮发生。气候转凉时要注意增添衣服,加强室内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心力衰竭。

1.2.2病情观察:①若患者出现劳力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乏力、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②正确记录患者24小时液体出入量、定时测量体重,以观察患者出入液量是否平衡及水肿的消长情况。③注意观察感染征象: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肺瘀血而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感染又可诱发心力衰竭。在病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咳嗽、咳痰、呼吸音的变化,及时发现肺部感染。④定时监测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特别对使用强利尿剂者,应观察有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2.3心理护理:心志不畅可能会带来很多的疾病,同时,疾病也会给患者的心志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还必须对其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等进行必要的护理。慢性心力衰竭因容易反复发作,患者通常会产生焦虑、恐惧、失眠等情绪,这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及时观察到患者的这种变化,经常与其耐心沟通交流,积极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有效配合治疗等,同时也可指导患者家属向患者提供治疗成功的病例,以从多个方面扭转、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顾虑与紧张情绪。

1.2.4合理休息:休息是为了能更好的生存,积极休息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休息是减轻其心脏负担的有效方法,积极休息能减少机体耗氧量,从而增加重要器官的血供。通过肾脏积极代谢,减轻机体水肿。通常笔者主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除午休外,下午也可适当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对于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和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强调应坚持卧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转后适当下床活动。活动方式可以是散步等,但不能过量,当患者出现心悸心慌或者脉搏比自己基础脉搏大于20次/min时应立即停止活动。

1.2.5用药护理:用药前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及药品,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证和配伍禁忌证,向患者解释用药目的、药物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用法及用量等。督促患者定时,按量服药,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告知医生对症处理。

1.2.6饮食护理:饮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样重要,其进食原则为低盐、高蛋白、低热量,同时补充足量维生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有保守心肌的作用。饮食还宜清淡、易消化。进食频率为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对于有水肿症状的患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每日摄入总量小于2000ml,戒烟戒酒。

1.2.7运动护理:生命在于运动,合理有效的运动对于疾病的治疗也是非常有利的。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对于一些病情相对严重的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措施[2],使其从床边活动开始,逐渐过度到室内走动、室外步行等。运动时,必须保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心理指标是正常的、符合要求的,一旦出现不良状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1.2.8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转归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2结果

通过给予健康指导、心理护理、饮食及药物指导,6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小结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疾病的反复发作及不断恶化的症状容易造成患者沉重的精神负担及经济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疾病的预后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应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为首要目标[3]。护理干预对长期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合理搭配营养和合理用药等。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和恐惧的心理问题,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虽然不能得到治愈,但只要长期坚持治疗,就能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伟.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26-127.

[2]曹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193-194.

[3]李丽楠,唐静.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2):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