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融合生态理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生态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融合生态理念研究

徐传华

杭州博思雅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30

摘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土地资源规划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土地规划利用工作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影响到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在土地规划中,土地整治工程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生态土地整治工程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从土地整治工程内容、生态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整治工程设计中,提出了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治理、工程设计、土地规划

1引言

2017年1月,我国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土地规划纲要(2016-2030年)》,该纲要不仅对我国新时期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国土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作出了战略上的部署。新时期内,进一步加强国土规划管理工作,改善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国土部门及相关企业单位工作的重要思路和方向。在土地规划中,土地整治是不容忽视的内容。如何以生态的理念来进行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是实现新时期土地整治和土地资源规划工作的关键所在。

2土地整治工程概述

我国的土地整治工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自1987年开始,国家开始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以当时国外先进的土地整治工作经验为参考,在国内进行了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建设的试验工作,以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整治实际路径。第二阶段从1998年开始,当时我国颁发了《土地管理法》,在该部法律中对耕地质量、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在关于土地整治工程方面,根据《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20年)》的说明,在全国各地区积极推进农业用地和村庄土地的整治策略,将农业用地整理和村庄土地整治进行协同考虑,初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整治路径和办法并着手规划实施。第三阶段是从2011年开始,我国首次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了全区域土地整治的方略,开始以生态化的理念来进一步推动土地整治工程思路和模式的深入探索,开始从山水林田湖多个方面进行生态修复工程综合性的环保措施。2019年5月,我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为新时期国土部门及土地规划单位指明了工作方向,通过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这以意见的公布预示着,新时期土地整治工程必须以生态环保的理念来规划设计和实施,以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目标。

3生态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生态土地整治工程设计中主要有四大突出问题需要相关机构和单位正视。

问题一:土地整治工程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整治工程与实际情况不能较好的吻合。长期以来,我国在土地政治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也出现了弊端,即一味追求传统固化的设计建设模式,导致很多土地区块呈现规则化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十分简单,土地整治后农田呈现较强的均质化问题,生搬硬套、盲目效仿造成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千篇一律。

问题二: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土地整治工程设计难度大。目前我国针对农村的土地整治工作力度增强,不仅包括农业用地,同时也包含农村地区的居民点整治、包含农村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而长期以来,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经济普遍落后,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先天不足,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情况严重,这就给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增加了难度。

问题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科学。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将生态理念片面认为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对先天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以此来凸显出土地整治工程设计的生态性。这种认知虽然不能全面否定,但是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却存在自然资源开发过度的问题,在面对地区的先天自然资源时,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如果不能从长远角度考虑,从多方面因素考虑,那么势必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

问题四: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方法缺乏规范系统的指导。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起步晚,而且还面临我国土地资源复杂的实际情况,土地整治技术方法和标准不成熟不完善,导致在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过程中难以实现统一的标准,难以实现规范有效的评价,尤其是在生态环保方面,缺乏系统化的标准作为参考,制约了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水平的整体提升。

4土地整治工程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

遵循地区的先天自然条件,实现差异化的土地整治工程设计。由于各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各有不同,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等发展方面也差异纷呈,因此土地整治工程也应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要对目标地区进行现实情况和自然资源的详细调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适宜的工程设计模式。

采用合理的生态设计技术方法。生态砌块排水沟是目前土地整治工程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设计方法,实现了土地整治工程与生态景观的相互融合。将林地区段或者农田区域边缘设计为排水沟渠沿线,选择这些位置为排水沟渠沿线能够充分利用自然植被条件,或者采用沟渠两边喷播花草的种植方式对排水沟渠进行绿化,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同时排水沟和边沟的存在也能够提高降水收集和利用效率,为沟渠植物生长提供有力的水利条件。

带动贫困地区的相关产业发展。将土地整治工程和当地的特色产业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出农村地区的特殊资源,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带动农业相关特色产品的发展。如通过建立农业生态园区,在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同时推动休闲旅游,生态观光等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地区脱贫致富。

利用土地整治工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很多农村地区受到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制约,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弱,保护工作开展效果不够理想。借助土地整治工程有效地改善贫困地区的农业用地环境,提高土壤和水源环境的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农业种植质量更高,农民受益更有保障。

5结语

国土资源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内国土规划工作应以生态文明可持续性发展为最重要的目标。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将土地整治工作和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土地整治的生态环境效应:作用机制及应用路径,刘春芳,薛淑艳,乌亚汗,《应用生态学报》,2019(02)

[2]土地整治中生态理念探析,冷泽华,《安徽农业科学》,2018(08)

[3]土地整治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与展望,王军,钟莉娜,应凌霄,《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