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郑华

(达州市通川区第四小学校,四川省达州市635000)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活动形式来代替“单口相声”似的说教,使体育活动成为德育的真正载体。这就要求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更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挖掘教育素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关键词:高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都要留有一席之地,而且要充分发挥各自学科教学的特长,将德育工作自然渗透在整个学习体系之中。在高中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从较高的思想高度引导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正确认识,并且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1充分认识德育工作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德育工作在整个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体育也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教育活动的形式,要有教师引领学生完成体育课程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体育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较高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所以,德育是自然包含在体育整个学科教学体系之中的,德育工作开展的水平,也会影响到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德育工作与体育课程的关系,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将德育工作与体育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等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们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要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群体意识,在组织性、纪律性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培育,让学生能够从集体荣誉感的角度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并且培育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锻炼热情。德育工作在高中体育课程的开展要有体育课程的特色。要结合体育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一些教育现象进行自然的渗透,要让学生根据情境,根据现场的各种因素,从道德标准上面进行核心的评价。因此,树立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正确认识,也是引领学生保持对体育课程正确认识以及产生兴趣和热情的重要途径。

2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2.1转变学生道德观念,重视标准示范

高中生在成长经历中,会学习和模仿身边同学、老师的一些行为,这是他们的一种行为习惯。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模范形象,不断转变学生的道德观念。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道德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又能使学生与教师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在学生热身活动结束后就回到办公室休息,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练习体育动作时不专心,而且不利于德育的渗透。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以身作则,将德育融入到他们的体育学习中,用实际行动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例如,在篮球运动中,经常会有学生因为得不到分或者与对手有身体碰撞而产生不良情绪。遇到这种情况时,体育教师应主动对学生不得分的情况进行分析,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投篮动作,并向学生解释合理的身体碰撞是允许的。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应主动参与到篮球运动中,以朋友的身份向学生示范标准的运球、过人、上篮等动作,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2.2提高学生抗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固然重要,但学生心理素质也同样不容小觑。高中生的学习是紧张而压抑的,由于高考的压力,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非常疲惫,心理压力也非常大。长期的伏案学习,会导致学生身体机能下降,造成学生一定的心理负担。此时,体育教学就起到了减轻学生压力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的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耐心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体育能愉悦身心,强身健体。在上体育课前,体育教师应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使他们从之前压抑的学习氛围中解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心理变化,如果学生出现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从而减轻其心理负担。体育教师要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找回自信,重拾信心,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从而出色地完成接下来的学业。例如,有一位学生在近期的考试中失利,面对即将到来的模拟大考和高考心理压力非常大,如果不进行疏导,这种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此时,体育教师应对该生进行心理干预,并与其一起运动,让其在运动中忘记烦恼,重拾信心,面对接下来的学习历程。如果体育教师能将学生学习中产生的不良情绪瓦解,并让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拥有良好的心态,就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强化组织观念

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到团队精神,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当前,很多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强过集体意识,很难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沟通,这样就大大限制了他们所能创造出来的价值。而在体育运动中,很多项目都是基于团队意识,需要学生相互合作。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引入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练习中深刻认识和理解团队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都有运动能力较强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体育学习中互帮互助,进而懂得“短板效应”及合作的重要性。这样,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也能从其他学生身上学到很多优点。

2.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基本的能力

将德育工作渗透进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重点要关注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育,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在高中体育课程中是否带有一定的参与热情,是否能够认真地领会教师的理论讲解,并且通过反复的训练掌握其中的技巧,这一方面需要教师用准确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理论的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准确地领悟,也需要学生之间有密切的配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充分的理解道德规则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价值可以给学生营造出更多团队协作以及相互之间竞争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之中去感受道德的力量。在给学生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之间个体性的差异的不同,将体育素质好体育技巧能力强的学生与那些表现相对弱的安排在一起。这样,各个组之间能够在体育力量水平方面保持相当,才能有竞争的必要性,学生才更有竞争的热情,而且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小组之内更需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将团队的最大力量发挥出来,因此,在这样的一些竞争与合作的情景氛围中,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道德规范的价值。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渗透。首先,体育教师应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模范形象,转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其次,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针对学生开展积极的心理干预。最后,体育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林远刚.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熏陶分析[J].才智,2014(9).

[2]陈阳.浅谈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

[3]朱江.浅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