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 2

三种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彭方成王贤月

彭方成王贤月(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骨一科435100)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2-0262-02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在老年患者中较常见,它是一种严重的复杂的关节内骨折,治疗比较棘手。由于非手术治疗致残率高,近年来更倾向于采用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本文回顾我院在2002年至2008年间,采用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2例,以探讨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入路: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9~68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1例,车祸伤13例,摔伤8例。左侧13例,右侧19例,合并尺神经损伤4例,按AO分型[1]:C1型8例,C2型14例,C3型10例。本组根据选用的入路方法分成三小组,即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A组,11例),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B组,7例)和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组(C组,14例)。本组病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3天内17例,3~7天11例,4例在伤后7~11天,因为严重肿胀出现了张力性水疱。

2.手术方法

手术在臂丛麻醉下进行,采用侧卧位,患肢在上方,手臂布巾包饶置于垫子上或折叠的布巾上。或者患者取仰卧位,患侧手臂以布巾包被置于胸前。上臂近端上气囊止血带,采用肘后正中切口。A组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在切开皮肤后将皮瓣向两侧充分游离,显露尺神经,游离充分并予保护,再将肱三头肌舌形切开并向远端翻转,显露肱骨髁间及远端关节面。B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即切开皮肤后将皮瓣向两侧充分游离,显露尺神经,游离充分并予保护,把肱三头肌远端与周围组织分开,游离鹰嘴两侧关节囊,只保留肱三头肌腱,在离鹰嘴尖约2cm处进行横行截骨,用湿纱布包绕鹰嘴和肱三头肌,向近侧牵开以暴露骨折。手术完毕尺骨鹰嘴使用克氏针和张力带固定。C组采用我们所设计的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自鹰嘴尖近侧10~15cm后正中纵向切口,向肘内侧弯曲,绕过鹰嘴,然后返回中线并延伸到鹰嘴尖远侧5cm.延肱三头肌内侧缘肌间隙分离,经尺神经沟致鹰嘴内侧,游离出尺神经,并予保护.向远端骨膜下剥离大部分肱三头肌腱止点和尺骨骨膜在鹰嘴付着部,保留付着在尺骨外侧肘后肌止点,将肱三头肌—肘肌形成的组织瓣向肘外侧翻转,完全充分显露出肱骨远端和肘关节后部,再进行骨折复位固定。手术完毕,用1.5mm克氏针在鹰嘴处横行钻3~4个骨隧道,然后把肱三头肌和肘肌复位,用可吸收线经骨隧道呈m形缝合固定肌腱付着部,逐层闭合伤口。在手术复位过程中,遵循该骨折的复位标准①:恢复肱骨远端三角形结构的完整性和关节软骨面的光整。②恢复鹰嘴窝,冠状窝,桡骨窝的解剖形状。③恢复肱骨远端的前倾角[2];再根据骨折粉碎程度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复位固定顺序,首先复位内外髁骨折,拉力螺钉或空心钉固定,把肱骨髁间骨折变成髁上骨折,复杂骨折变成简单骨折,然后复位固定髁上骨折,采用两块重建钢板或Y型钢板固定。在复位中要特别注意肱骨小头和滑车的复位,恢复其宽度和关节面的光整性,以及肱骨远端的前倾角,如有骨缺损需植骨。通过试活动肘关节,掌握骨折固定牢固程度,以便制定合理的术后功能锻炼方案。术后A组石膏托外固定4周,B组石膏托外固定2周拆除,逐步主被动关节功能锻炼。C组术后3天开始逐步主被动关节功能锻炼,锻炼间歇期采用三角巾悬吊制动3~4周

3.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出院后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24月,平均14月。X片都示骨折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评定按Cassebaum评分系统[3],A组:优7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1.8%B组:优5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5.7%;C组: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6%;2例出现尺神经牵拉伤表现,予营养神经治疗三月后完全恢复。

讨论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时,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重,容易出现严重肿胀,而且肱骨内`外髁分别有前臂伸,屈肌群附着,内,外髁骨块容易移位,采用非手术疗法很难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即使复位,外固定也难以维持,容易再次移位,并且外固定时间较长,不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出现肘关节功能的大部分丧失。采取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达到骨折的良好复位和坚强的固定,为尽早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创造了条件,最大可能地恢复关节功能。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肱骨课间粉碎性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更为有利。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治疗困难,骨折解剖复位,稳定固定和尽早功能锻炼是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良好的手术显露为复位和内固定创造了条件。显露肘关节后方较好的方法是肘关节后侧入路,常见有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优点是操作简单,显露也充分,但对肱骨远端关节面及肘关节前方显露相对较差,对伸肘装置肱三头肌等软组织损伤大,易造成肌肉断面渗血,肿胀,纤维化,愈合后肱三头肌与肱骨远端及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和瘢痕挛缩,影响肱三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增加术后疼痛及关节僵直的发生;而且术后需要一段时间外固定至肌肉愈合,不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也可做到显露充分,但其同时造成一起人为的关节内骨折,不易被患者接受,甚至有可能造成医疗纠纷;而且增加了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尺骨鹰嘴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的风险。本组中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具有如下优点:①经内侧肌肉间隙进入,手术创伤小。②术中游离出尺神经并予保护,直视下避免对尺神经造成损伤,对术前有尺神经损伤症状者可进行探查,为神经恢复提供条件。③利用肱三头肌的可牵拉性,可以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和整个肘关节后部,为进行内固定创造了充足的解剖空间,同时可直视下更好地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和关节面光整情况,保证了骨折准确复位和牢固固定。④避免了进一步损伤肱三头肌或尺骨鹰嘴的完整性,降低术后关节粘连,挛缩,骨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⑤术后完整的伸屈肘动力装置为尽早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创造了条件。比较而言,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具有创伤小显露充分,手术时间短,能更早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和较少并发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入路。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也是不错的选择。

良好的手术入路和治疗,直接关系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而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是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4],它能有效地避免关节粘连,纤维化,关节强直及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骨折固定牢固患者,笔者主张术后即可开始进行关节主动和被动伸屈及前臂旋转锻炼,锻炼间歇期三角巾悬吊;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和骨折固定不牢固患者,需石膏托外固定3~4周,再逐步加强锻炼强度,以能忍受程度为限,禁止暴力伸屈,造成关节周围再损伤出血,纤维化,甚至骨化性肌炎的发生,反而影响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MullerME,AllgowerM,SchneiderR,etal.Manualofinternalfixation:techniquersrecommendedbytheAOgroup.2nded.NewYork:Spring-Verlag.1991.465—470,1230—1242.

[2]陶玉平,王静成,冯新民等.三种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比较.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5):328.

[3]JupiterJB,Neffu,HolzachP,etal.Intercondylarfracturesofthehumers:anoperativeapproach.JBoneJointSurg(Am),1985,67:226.

[4]黄令坚,黄春福,王鸿太.多切口入路结合多块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