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

刘金峰

刘金峰山东省昌乐县五图街道石人坡小学262406

周一课间,正埋头工作的我接待了班里一个非常优秀的学习小组长。她懊恼地告诉我,他们小组的樊肖童又一次逃课到卫生室打针去了(所谓打针,其实是挂上吊瓶,将流量调至似滴非滴,以此逃脱班主任的责罚)。

说起樊肖童,第一次留下印象是刚刚接手六一班一个星期后,当时组长检查完作业说他没写,我查阅了升级时分班成绩单,他的成绩在全班是十二名,所以排除了是学习困难的因素。于是我找他面谈了一次,当时他只说是由于他参加了校篮球队,训练很辛苦,所以作业没写。在一番苦口婆心的教导之后,他表示以后会改正。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仍时常完不成作业,课堂上也从不见他主动参与的身影,我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

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开始反思:那一次,我正在激情洋溢地上课,“报告”,响亮的声音突然响起,我愕然回头,教室门口正站着毫无不安而且笑嘻嘻的樊肖童。我问他:“你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现在才来?”“老师给我上思想政治课呢,刚批完。”听完他的话,我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讽刺他:“樊肖童同学,你可真是相当了不起呀,挨了老师的批评居然如此高兴、如此笑容满面。等有机会你可得好好教教我,你是如何做到批评面前脸不改色、讨伐面前无动于衷的。”台下学生们在偷偷的笑,这时的樊肖童满脸无辜,不情不愿地略略低下了头。当时我确有挺痛快的感觉,但是从第二天开始,樊肖童开始逃学。当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下,会不会是我变相的批评使他接受不了?这会不会是学生变相的反抗?我有没有深入他的内心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我有没有真正关心到他内心的需求?我是否站在了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对他是否太过缺乏耐心、要求过苛了?

于是,我在积极联系樊肖童家长促其尽快来上学的同时,开始着手了解他的情况。原来,樊肖童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他原本叫肖童,其母带着他改嫁到樊家庄后,更名为樊肖童。由于男孩子天生顽皮,叛逆性强,其继父又不善言辞,父子关系搞得很僵,根本管不了;其母是典型的良母,既觉得后夫难为,又不由得心疼袒护孩子。时间长了,导致樊肖童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所以,尽管我一再叮嘱同组的同学注意团结他、关心他,将他拉回到温暖的集体中来,但是他根本听不进去,时不时找借口溜号。像今天这种情况,已不是三次两次了。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经常闷闷不乐,情绪低沉,不相信周围的人,排斥周围的人。要想真正帮他医治内心的创伤、走出心理阴影,那可不是仅凭言语就可以办到的。通过缜密地了解到的情况,我认真分析,决定从家庭、学生、教师三方面入手,帮助他找到真正的自我。

首先,我做好孩子和家庭中的“桥梁”,教育孩子体会父母的苦心甚至继父母的爱。

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作为老师,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因此,我开始定期与樊肖童的家长联系,及时掌握他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在联系过程中,我力求做到细心地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及时给予建议。我自觉地充当起他和家长之间的桥梁,不失时机地教育他回到家里体会继父或母亲工作的艰辛、生活的艰苦、心灵上的痛苦、对他的关爱,从而增强他的责任意识,让他明白,父母对自己有关心照顾的责任,自己同样也要学会关心大人、体谅大人。

其次,我找到班干部和樊肖童所在的小组成员,通过谈话、征求意见、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确定了一整套帮助他的方案。

其一,考虑到樊肖童自尊心强,不愿意让人觉得他的家庭情况特殊,所以在对樊肖童投注关爱时,要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不经意间的言行中帮助他,因为只有在最困苦时的援助、最无助时的温情、最孤独时的倾心交流,才是真正的关爱。其二,以小组长为主,联合小组人员,动用小组集体力量,平时无论什么活动,都诚恳地、实事求是地与他交流并适当采纳他的意见,让樊肖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为集体争光的责任。其三,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多提问他,鼓励他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尽量淡化他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他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四,要善于发现樊肖童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并乐意亲近他。

再次,通过与其他的任课老师沟通,我们统一了教育方法。我们在平时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讲究批评艺术,尽量将批评转变为变相的“鼓励促进”,坚决杜绝歧视、嘲笑、戏弄学生的做法。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如今的樊肖童变化可大了。课堂上已有了他认真学习、主动参与讨论的身影;课下他与同学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能主动为班级做事,说话做事都透着自信和阳光,因为各方面进步都比较大,前不久还被组里的人一致推荐为副组长;在家不但能体谅母亲的难处,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他与继父的关系也改善了很多,遇到事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故意拧着来,家里重新拥有了欢声笑语。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来说,爱,不需要言语,需要的是教师用博厚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敏感的心灵,帮他们医治内心的创伤,帮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帮他们重新争取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