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医疗器械集中管理前后包装质量提高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再生医疗器械集中管理前后包装质量提高的比较

梁青梅李小云黄佩珍陈晓莲

梁青梅李小云黄佩珍陈晓莲(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002)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337-02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再生手术器械包装质量。方法选取我院实施供应室集中管理模式前后的消毒灭菌包各5000个,分别对其进行取样监测消毒灭菌包效果,观察再生手术器械包包装合格率。结果集中管理前各类再生手术器械包装质量未达标百分率为4.00%,集中管理后为0.5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手术器械集中管理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再生手术器械包包装质量,消毒灭菌包效果。

【关键词】再生手术器集中管理包装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再生手术器械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是现代消毒供应专业的一个发展趋向,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也是医院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供应室于2006年11月开始由原来的分散管理模式向集中管理模式转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6年11月-2011年2月我院再生手术器械由原来的分散式管理模式逐步走向集中管理模式;选取实施集中管理模式前后的消毒灭菌包各5000个,其中妇门包、手术室包、换药包、口护包各1250个。

1.2方法

1.2.1硬件配置具备再生手术器械集中管理包装所需的科学布局,有器械组配台、打包台、5倍放大镜、空气消毒机、纸塑袋封口机、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的操作人员。

1.2.2集中管理模式前:我院使用再生手术器械后由各科室工人洗涤、打包送消毒供应室进行灭菌处理。集中管理模式后:使用再生手术器械后由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到各科室回收至消毒供应室污染区进行分类初洗、精洗及烘干程序后经传递窗到包装区。配包与包装前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包装前2h擦拭操作台及地面,保证在空气净化的环境下进行器械包装。配包与包装人员对器械进行表面光滑、关节、轴节、咬合、齿部无血迹、污物、锈斑、水垢等残留物质清洁质量检测及维护。依据美国国际规范和美国手术护理协会等组织的规范推荐:目测和使用5倍放大镜观察[1]。

1.2.3配包人员将配备好的器械包交予包装人员,根据物品的性能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使灭菌物品的包装符合各项技术指标,包装人员包装过程中认真检查器械质量及数量,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挂或贴上器械包牌,灭菌标识,填写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配包人、包装人、灭菌方式、灭菌锅号、锅次等。包装后在两小时内进行灭菌,经灭菌处理后存放入无菌室。

1.2.4采用随机抽查方法对集中管理前后器械包的包布完整性、清洁度,器械包装是否规范、正确,器械清洗是否干净、干燥,包内指示卡放置位置是否正确,器械包的完整性及封闭性、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是否合格[2]。

1.2.5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清洗质量(器械的表面光滑、关节、轴节、咬合、齿部无血迹、污物、锈斑、水垢等残留物质)和包装质量(选择合适包装材料、器械包装规范符合各项技术指标)。

2结果

2.1集中管理模式前后各类器械包的包装、消毒灭菌质量比较:集中管理模式前各类器械包的包装、消毒灭菌质量未达标百分率为4.00%,集中管理后后为0.5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集中管理前后各类器械包的清洗质量及包装质量比较n(%)

注:与集中管理前比较:P<0.05

3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室它集中了医院各项工作所需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保管、发放等环节,其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有密切联系,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及效果[3]。

再生手术器械集中式管理保证包装质量,避免了在科室空气污染的环境下包装,避免器械包装不规范,资源浪费等弊端、杜绝了盲目和随意性操作、有利于经济上的合理性、减少设备投入和人员编制,减少各科室的使用场地,减少医院感染风险,有效保养再生手术器械、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核算,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器械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4]。

为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按照2009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及方法对再生手术器械集中管理进行监测包装合格率、灭菌物品达标率。改进和完善再生手术器械集中管理灭菌质量控制,完善手术感染控制零风险管理。有利于专业的发展,解除护士的非护理性工作,又能使临床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5]。

这一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将改革深入下去,还必须继续努力、不断总结,为适应新工作模式的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专业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及其操作的学习、做到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希兰,周刚,谷渝屏,等.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复用器械清洗灭菌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06;3(9):1.

[2]索继红,蒋礼恒,魏华,等.医疗器械酶洗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27.

[3]丛莉.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发展[J].医疗装备,2007,20(8):42-43.

[4]陈春丽,沈开翠,杨兴玉.供应室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201-2202.

[5]丁小容,王继海,游励江.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再生医疗器械实施集中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7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