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袁倩倩

(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河南郑州450061)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生存质量和功能子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护理前,症状子量表和单项测量项目子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护理前,且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护理干预;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306-02

临床上,胃癌为一种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致死率。目前,该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手术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给患者生理上带来较大的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此时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治疗效果。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通过相应护理措施对患者护理,稳定其不良情绪。现对其展开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胃癌术后患者,均通过临床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确诊,并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将认知障碍、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患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患者、内分泌疾病患者和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或障碍患者排除在外[1]。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21~60岁(40.2±4.7)岁;病程为1~12年(6.6±2.8)年;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22~61岁(41.6±5.3)岁;病程为2~13年(7.4±3.2)年。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给以其对症、饮食、生活、环境和药物等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护理干预措施,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和饮食干预等内容。①心理干预,术后化疗时患者承受强烈的生理痛苦,极易出现心理焦虑和恐惧等症状,该种不良情绪给患者治疗带来一定影响。护理人员同患者交流沟通,耐心询问患者心理感受,并安抚患者忧虑情绪,对于治疗没有信心和求生意识淡薄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应为其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用亲情力量激励患者,让其树立康复信心。②行为干预,术后患者没有清醒时,护理人员帮助其选取舒适体位,清醒后进行耐心交谈,告知其手术非常成功,询问临床症状,对于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及时报告主治医生。术后6小时鼓励患者选取坐位,术后1天下床做适量运动,身体状况允许的患者做适量运动,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术后8天做适量运动,并由家属陪同散步,并可进行气功和太极拳等运动等。③饮食干预,术后1~3天禁食,静脉滴注营养液,保障患者营养。术后3~7天,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正常,拔出胃管后指引患者饮用适量白开水。为患者提供丰富易消化流食。术后8~10天,给以患者半流质食物,并为患者补充适量营养,指引其使用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冷或是过热的食物,术后禁烟酒等。

1.3观察指标[2]

对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前后各量表评分变化状况和护理后对护理质量总评分进行密切观察,其中,根据生存质量临床量表(QLO-C30)对患者护理前后各量表评分变化状况进行密切观察,总生存质量和功能子量表评分越高证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症状子量表和单项测量项目子量表评分越高证明患者生存质量越佳。根据我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其内容包含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和综合素质,分别为15分、25分、25分、20分和15分,得分越高患者对护理质量越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量表评分变化状况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生存质量和功能子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护理前,症状子量表和单项测量项目子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护理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总评分相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上,手术为治疗胃癌的有效方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胃癌根治术为治疗胃癌的金标准,具有理想治疗效果,但术后患者需长时间禁食,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同时,外科手术给患者机体带来一定刺激和创伤,进而使得其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干扰营养摄入,极易出现营养失调现象,影响手术治疗效果。通过场内营养支持措施帮助患者摄入充足营养,保持营养均衡。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相应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3]。本次研究中,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总生存质量、功能子量表评分、症状子量表、单项测量项目子量表和对护理质量总评分分别为(48.1±23.2)分、(64.0±19.6)分、(37.8±22.4)分、(39.4±16.5)分、(94.8±3.4)分,同通过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证明,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对胃癌术后患者护理时护理干预措施获得良好效果,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增加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颜晓萍,林荣金,陈丽娟,等.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7):52-55.

[2]单会敏.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7):143-144.

[3]孙岩,唐晟.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6):4089-4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