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两种胃管置入方法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两种胃管置入方法效果比较

罗丽萍陈瑞琴

罗丽萍陈瑞琴(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中医院内科524035)

【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两种胃管置入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方法,观察组采用逆胃管弯曲弧度置入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逆胃管弯曲弧度置入方法可提高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且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胃管置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343-02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病,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会有上升趋势[1]。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是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不同程度缓解患者的营养摄入问题。但由于患者吞咽困难,不能配合,置胃管时一次成功率较低,常需多次反复才能置入,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2012年11月~2013年5月,我院内科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胃管置入方法进行了改进,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5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6~78岁,平均(62±3.5)岁。脑梗死46例,脑出血14例。全部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经食管吞咽检查证实,均为吞咽功能障碍需留置胃管鼻饲[2]。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置管前准备

两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硅胶胃管,涂抹石蜡油,保持润滑。插管时间为发病后5h内。所有操作均由同一高年资的护士执行,并做好观察、记录。

1.2.2置管方法

①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胃管:测量置管长度,从发际到剑突的距离,使患者去枕平卧,头向后仰,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胃管前段,按胃管弯曲弧度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当胃管插入至14~16cm(咽喉部)时暂停,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其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缓缓插入至预定长度,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固定。②观察组采用逆胃管弯曲弧度置胃管:使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稍向后仰,润滑胃管前段15~20cm后,在胃管曲面正中20cm处做一标记。插管时,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胃管前段,使胃管弯曲弧的标记面向上,弓背面朝向患者舌面,确保胃管前端呈逆弯曲弧度直指患者食管口,沿咽后壁滑行缓缓插入食管至预定长度。插管成功后,要准确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后再妥善固定。常用三种方法:(1)连接注射器回抽,有胃液抽出;(2)置听诊器于胃部,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0ml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观察有无气泡逸出,如有气泡逸出,表明误入气管。

1.3评价标准

①一次置管成功:置管顺利,中途无往返进出操作;②二次置管成功:胃管置入超过30cm发现盘入口腔或进入气管而退出一次后再置入胃内;③三次置管成功:退出两次后再置入胃内。置管时间:开始操作至证实胃管在胃内。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6.7%,反复置管成功率3.3%;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63.3%,反复置管成功率36.7%。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一次成功二次成功三次成功

观察组3029(96.7)*1(3.3)0

对照组3019(63.3)*8(26.7)3(10)

*两组比较P<0.01.

2.2两组患者胃管置入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胃管置入时间比较S

组别例数胃管置入时间

观察组3022.68±4.97

对照组3041.46±4.55

3.讨论

胃肠内营养的供给是人类消化吸收利用营养物质的最佳途径,尤其在疾病状态下,尽早采用胃肠内营养,对恢复和维持胃肠道功能,促进疾病恢复是非常有益的[3]。脑卒中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另外由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无自主的吞咽反射,不能配合做吞咽动作,饮水、进食困难,导致能量摄入减少,此时留置胃管行鼻饲可帮助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求,加快身体的康复。对照组在置管过程中,需托高患者头部,使护士的插管动作暂停,同时,由于患者体位的改变,使胃管在咽喉部移动,增加了对咽喉部的刺激,容易引起恶心、呕吐、打喷嚏等症状,导致置管失败。观察组在置管过程中,无需托高患者头部,使插管动作一次完成,减少了胃管移动对咽喉部的刺激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缩短了插管时间,从而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

食管是一肌性管腔,食管入口处是食管三个生理狭窄之中最狭窄处,其前方紧邻气管。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置入胃管时,顺胃管自然弯曲弧度进入鼻腔,前端直指咽喉部,随气流易误入气管,或盘在口腔。而观察组置入胃管时使胃管曲面向上,胃管前端偏离气管,直指食管口,同时由于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部稍后仰,相对拉直了咽喉部的通道,使胃管前端沿轴线下降,轻轻插入食管至预定长度,因此,置管成功率高。本组研究表明,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逆胃管弯曲弧度方法留置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且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施宇,刘文平,李秋儒.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临床分析与应对措施[J].吉林医学,2013,34(8):1557-1559.

[2]迟爽,刘佳丽,孙梦乔.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胃管的护理[J].黑龙江医学,2012,36(4):317-318.

[3]王军华.改良留置胃管在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9(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