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提高门诊换药患者满意度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舒适护理对提高门诊换药患者满意度的观察

王群

王群(上海嘉定区金沙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03)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411-02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门诊换药患者中的满意度。方法通过加强门诊换药护士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转变护理服务观念,树立舒适护理理念,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换药患者的满意度。将500例门诊换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舒适护理)250例和对照组(常规换药护理)250例。结果干预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换药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96.00%和95.20%,对照组满意度分别是82.80%和78.20%,两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门诊换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提高换药护士的整体综合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关键词】舒适护理门诊换药患者满意度干预

门诊外科各类急症、创伤、感染性疾病常需在门诊换药室进行,因其病员流动量大,处置种类复杂,与护理人员沟通时间短,若不能及时、正确地有效处置,就会引起病人不满,造成护理纠纷隐患,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因此,门诊外科的护理纠纷必须引起换药室人员的高度重视。本研究将舒适护理落实到门诊换药的护理工作中,以提高门诊换药患者的满意度减少纠纷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到2010年11月到我院门诊换药的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0例,干预组男127例,女123例,年龄10-89岁,平均(44.21±16.56)岁,文化程度:小学27例,初中113例,高中及以上110例。对照组男124例,女126例,年龄11-92岁,平均(45.32±17.32)岁,文化程度:小学30例,初中108例,高中及以上112例。两组患者均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思想,与护士合作。

1.2方法:对照组在换药过程中采用常规换药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舒适护理:(1)环境舒适护理:舒适的换药环境:室内必须空气新鲜、室温舒适、环境整洁安静。护理人员换药前戴好工作帽和口罩并认真洗手,不要让患者看到不舒服的现象;根据伤口情况,让患者取适当体位以便于显露伤口,并注意隐私部位用屏风遮挡,创造一个安静、安全、被尊重、舒适的环境。(2)换药前舒适护理:门诊换药室护士接待每一位患者都应面带笑容,微笑服务,让患者体会到温馨。换药前仔细了解病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素质的患者和不同种类伤口换药处置患者的心理观察,从简单的生活起居开始,小儿给予鼓励,老人给予帮助,向患者婉转解释处置时可能引起疼痛和不适感;此外给患者讲解换药的常识、换药配合方法及回家后伤口的保护和预防感染,使之明白不仅是换药护士的事情,而且应该医患之间相互配合,伤口才能早日治愈。要富有同情心,患者的疼痛感同身受,取得患者的信任,有效地减轻恐惧心理,以和的心态接受换药。(3)换药中舒适护理: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并使用正确的换药方法,让患者取舒适且便于暴露伤口姿势,原则上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感染的伤口,后换特殊感染的伤口。换药动作要轻巧,不宜让患者看到较大的伤口和脓血污染严重的敷料,以免增加患者的精神刺激。如患者感到胸闷、恶心、面色苍白、头晕等应停止操作,让患者休息片刻后再进行。对于伤口污染严重、脓血较多时,护士不能有厌烦情绪,自身恶心、呕吐应避开患者,避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敷料包扎要舒适、美观,换药结束后用温水擦净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为患者穿好衣裤,根据情况让患者休息后离去。(4)换药后舒适护理:换药后做好健康指导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换药后做好伤情介绍,根据伤口情况,告诉患者下次换药的时间及注意事项。敷料包扎好后要叮嘱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营养膳食指导,营养不良可显著延缓伤口愈合[1],对伤口较大、病情较长的患者,应指导其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食谱为主。对特别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只能给予适量的糖和蛋白质,在自身糖浓度允许的情况下,保证营养的供给。

1.3服务态度、护理质量和处置伤口的满意度及护患关系: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为(满意+较满意)/总例数。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门诊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比较

从表1可知,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为82.80%,干预组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83,P=0.000)。

表1两组门诊换药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例(%)]

组别n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

干预组250210201096.00**

对照组250182254382.8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两组患者对换药质量满意度的比较

从表2可知,干预组对换药质量的满意度为95.20%,对照组78.20%,干预组对换药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67,P=0.000)。

表2两组患者对换药质量满意度的比较[例(%)]

组别n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

干预组250203251295.20**

对照组250167315278.2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也带来了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和护士角色的扩展[2]。面对不同病种、不同年龄、职业、文化底蕴的护理对象,提供具有不同内涵的舒适护理是当前的发展趋势。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将舒适护理用于门诊换药患者,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换药,不注重患者感受的单一护理模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舒适护理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护患关系,促进健康教育的开展,提高患者满意度,顺应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应具有的素质:掌握多方面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实施舒适护理中,护士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和健康教育,增进了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提高了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此外,由于舒适护理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相关知识要求,激励了护士学习满足患者舒适需求的相关知识的积极性,推动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患者到医院的两大需求是换药和舒适,其在接受换药的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达到自己身心的舒适状态,舒适护理除了要使患者达到生理、心理、社会、心灵愉快的状态,不但身体尽量舒适,还有满足感、安全感、尊重感,同时还包括舒适护理研究,从目前进行的舒适护理研究中均发现,舒适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可以认为舒适护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了整体护理,贯穿于整体护理过程之中[3]。譬如换药的患者普遍存在疼痛、恐惧心理,进行舒适护理同样要进行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换药室营造舒适的环境,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处理污物垃圾,不让患者看到不舒适的东西,为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营造一个安静、安全、被尊重、舒适的环境。在换药过程中,动作轻柔,注意保护创面,不要粗暴操作,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应用先进的敷料、止血物品,争取患者的配合,坚持按时换药,促进伤口的愈合[4]。舒适护理强调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心理沟通,了解患者的思想和需求,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通过提高业务技能、心理关怀,落实在护理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应该及其舒适护理方面的研究,使研究成果应用于患者,让患者都能得到高质量的舒适护理服务。本组研究通过舒适护理对换药患者进行干预,发现干预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态度和护士换药质量的认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营陈莉,董申琴,耿荣娟,等.养对患者压疮发生和伤口愈合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4):460-462.

[2]张会芝,卢杰,骆金凯,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工作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9.

[3]周玉玲.舒适护理在外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8,31(4):346.

[4]李茜.换药不当致伤口愈合不良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9(24):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