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之我见

赵平达

赵平达(大新县下雷中学广西大新532315)

【摘要】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而且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在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培养;激发;诱导;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而且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素质教育虽然实施了多年,但初中地理教学任然不够受重视,地理学科在教学时间上,课时少、时间紧,且学生学习不以为然。笔者在边陲小镇执教十五年来,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发现就现在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基于这一点,在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根本的办法是端正教育思想,改变陈腐的传统教学方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地理教学中,精心设疑,使学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会和熟悉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逐步达到新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设疑是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抓住课题,设置疑问:把地理科研课题当成问题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立志献身于地理事业做准备。如讲水资源开发时,谈长江水的南水北调,是会影响长江水域,长江能否变成第二条黄河等。二是利用图像,设置疑问:在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图表和各种图片中所含各种地理信息进行设疑,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将各类课后练习编成图表让学生练习。三是假设提问,设置疑问:提出某些不存在的地理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这些现象存在的话会产生什么后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相象能力。如讲地球的运动时,假设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发生变化,会产生什么后果?四是通过推理,设置疑问:让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推理提出问题。如讲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时,先讲明四季变化主要是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一,而太阳光热的多少是受太阳光直射点的影响,然后按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提问,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春、夏、秋、冬四季分别是在哪几个月?根据推理,学生很快就能自己发现和掌握这些新知识。

2.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就使他们产生兴趣。初中地理第一章的内容正是容易培养兴趣的开篇。学生对于地球的奥秘,自然奇观,如极昼、极夜、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问题,似乎知道点,但又说不清楚,教师用形象、直观的地球仪、模型、幻灯、图片及手势等多种方法进行演示、讲解,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适当补充一些数据、资料,把这些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体化,学生很感兴趣。有的教材内容,不太好理解,或是难记易忘,学生往往没有兴趣。教学中,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运用形象记忆记忆我国许多省的轮廓特,黑龙江省像只天鹅,广东省像象头,云南省像孔雀等。又如,长江一节要求记忆的东西特别多,有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编成顺口溜即: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3.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是多媒体教学。这种课型主要是结合课内的知识,给学生上地理景观录像课,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方面,此课型可以起到独特的效果。这是一般讲述式无法与之相比的。因相当多的地理知识本身以景观的形式存在。“百闻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日本地理的学习,以录像展视日本富士山景观。她的雄壮之美,使学生在欣尝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二是开展专题讨论课。这种课型是结合教材课后练习“活动”的某一内容,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如在认识区域地理东南亚地区时,让学生着手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资料要看很多的书报,可以扩大视野,而整理资料更能锻炼能力。经过充分的准备,进行了题为《东盟之旅》的专题讨论课。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同学中懂得操作计算机的同学做了一些学生演示文稿,文稿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同学编写成一篇篇精采的短文,在课堂上宣读;有的把异国的自然人文景观描述得令人神往;有的把自己认识某些地理事物的观点或体会讲述给大家;也有的仅是谈一些搜集到的资料或图片。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踏上异国的土地去寻找去感受异国风情,再与大家分享。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在共同的学习中力求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他们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4.通过趣味性组合,焕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互相联系的兴趣

中学地理是一门富饶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充分抓住地教学听美育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唐代诗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两句诗,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诗,来形象逼真地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梅雨的天气特色等等,都能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祖国环境多姿多采。在960万平方千米的神州辽阔大地上,地形、气候多样,自然景观各异:西北荒漠地带,沙漠戈壁广布,也并非荒凉世界,那里有绿洲片片,葡萄串串;北国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地森林茂密,一派“林海雪原”的景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大江两岸,千村万舍,阡陌纵横,园田锦绣,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华南地区,气候湿热,山青水绿,榔树林立,又是一番“南国风光”;横断山区,谷底四时如夏,山顶白雪皑皑;青藏高原,山脉雄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平川”……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理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不断的给学生学习乐趣的体验,深化志趣,让他们受益终。

参考文献

[1]熊宗宝《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第5期

[2]丁建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001(02)

[3]邓巍《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的培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