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会计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浅析

赵悦任泽凯陈昭易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高校对会计人才的陪养改革和发展。会计属于经济管理学科,它的实践性非常强。会计工作的实践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和对经济活动的分析管理能力。

关键词:会计;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一、会计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运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完整、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或信息系统。会计工作既包括以核算和监督为基本职能的财务会计工作,也包括以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资料的深加工和再处理为主要手段的财务分析和管理工作,其实践能力培养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账务处理能力

正确进行账务处理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妥善处理内外部原始凭证、编制审核记账凭证、准确计算成本、合理进行财产清查、准确并及时地登记账簿,以及正确编制并及时报送数据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账务处理能力训练主要是培养业务操作能力较强、工作细致的会计核算专门人才。

2.财务分析能力

财务分析能力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利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的能力。通过对比分析、比率分析、环比替换分析和趋势分析等专门分析方法的应用,更好地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检查工作提出比较科学合理的参考意见。财务分析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培养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合理建议的参谋人员。

3.综合管理能力

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训练主要是为了满足实施管理会计管理职能的需要。管理会计直接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核、评价等多种会计管理职能,其工作所涉及的问题大多关系重大,而管理会计工作的程序性较差,体系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方法灵活多样,这就决定了管理会计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同时,由于管理会计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复杂,从而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专业造诣,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果断应变等综合管理能力。因此,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训练势在必行,其目的是培养能进行全面有效经济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

二、存在的弊端

1.教材范围不够宽广、新颖

目前很多内容不够宽广、新颖,非常陈旧、过时的会计专业教材还在很多学校使用,与会计制度的逐渐变化和不断发展难以适应,学校教学还很不完善,与会计工作岗位缺乏实务的密切联系,导致教学月实务脱节严重,使学生以后会计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现阶段的模拟实习教材涉及的内容多数是普通企业会计、基础会计,对别的行业会计如预算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涉及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压根没有想到其它相关课程的模拟实习安排。

2.师资队伍薄弱

现阶段会计专业的教师来源不够广泛,渠道非常单一,实践经验对于有的教师来讲完全没有或者非常不足,他们具有的是丰富的理论知识。由于会计专业教师具有很多的教学任务,而且比较繁重,有的教师因为没有必要的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无法使自己的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师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无疑就会产生。

3.教学环境不完善

现阶段的学校似乎很支持实务教学,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然而这仅仅是表面工程,其设备非常简陋,条件也非常较差,距离仿真要求实在是太远,配置的账簿、会计凭证、报表等也都是多年以前的、很久都没有更新的实训材料,没能跟上会计改革和国家经济政策的步伐,达到仿真的要求根本无法,只是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空谈。

4.在观念上传统的教学非常落后

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还处于实践不足的阶段,以讲授理论为主要内容,在学校的实际操作并没有开展过,信心非常不足。在现实意义上讲实践与理论不能有效结合,预期的教学效果无法达到。

5.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会计模拟实习效果进行考核的渠道基本就是实习报告和学生的考勤。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不进行考核评价,为了使自己不被记缺勤常常是学生到模拟现场进行凑数,来了也不认真模拟实习,仅仅是对其他学生的模拟实习和实习报告抄抄而已,敷衍了事,严重影响考核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6.教学手段缺乏

有些需要实践的会计基本技能,无法成为真正地做实践,往往被安排为随堂做习地做实践,往往被安排为随堂做习题。在校外开展实践教学的中,有的会计事务所、企业从自身的理由出发,对商业秘密严格守护,对会计信息防止走失,使学生无法、也很难有所接触真正的实务实,这无疑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增加了阻碍。

三、会计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前提,就是应在学生较全面了解和掌握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选择会计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可以考虑采取校内、校外两种途径。

1.校内模拟、电教和讲座

校内途径就是利用学校现有条件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模拟练习。指学生在校内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模拟性的业务问题。模拟练习是实际工作的仿真,客观性、实践性都很强,而且不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受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二是电化教学,主要是观看录像片、幻灯片等。图形、图像、影像等形式提供的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会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刺激,帮助其加深印象,强化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三是专家讲座。学生最佩服有实践经验的人,愿意听基层人员的经验和教训,由于是亲身经历,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

2.校外实习训练

能力训练的校外途径,就是到基层实习。安排学生到经济单位观摩学习,在富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指导下,通过直接参加会计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让实际工作检验自己的能力强弱、水平高低,并提高其业务能力。实习要在学完了基本业务理论,掌握了处理一般问题的程序、方法之后进行。学生实习后,应写出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的经验教训,初步掌握未来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等参加工作时,实践能力将大大提高,基本问题都可以处理,新岗位适应起来得心应用。

3.及时反馈评价实践能力训练效果

无论是校内模拟训练,还是校外实习训练,都要及时对学生的训练情况,如操作熟练程度、财务分析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进行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能力,并得以提高。在反馈时,不但要指出正误结果,还要特别注意指出学生的操作和分析对实际经济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使他们充分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及具备高超能力的必要性。评价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效果时,应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细则,尽量做到内容具体、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可从课堂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测定、模拟训练过程中实践能力测定和实习过程中实践能力测定三个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胡丽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浅析[J].品牌(下半月),2015(10).

[2]杨亚西,杨波.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财会通讯,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