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

王晓崴

(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只有愉快地学习才是教学工作的最美好境界。试想让学生从事失去“玩”的特性的体育,那么将是十分痛苦的事,这种体育学习也不成立。因此我们要呼唤快乐体育。所以我们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提倡快乐体育。在近年开展的快乐体育教学中,我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即根据条件和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中、平衡的心态中、师生的情融中、需要的满足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学知,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关键词:小学体育;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1快乐体育的内涵

快乐体育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而体验到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快乐体育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某些僵死的、被动的以及缺少乐趣等局面的反思。快乐体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教育论认为情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自觉、主动为前提才有可能取得成效。快乐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一.体现“以生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二.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三.启发式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4.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

2小学快乐体育教学当遵循的原则

2.1针对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上毕竟有其独特特征,这方面心理学和生物学已经告诉我们了。其中,小学生在生理上的典型特征是神经容易兴奋,好动活泼,容易扩散,动作准确性及协调性弱;而在心理上则感觉及知觉已得到充分发展。尽管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有稍微的区别,但在整个小学阶段,其感知觉的系统性及准确性都不断增强。甚至,对于小学低、中、高年纪学生,其身心特征也有所不同。这就是说,运用快乐体育理论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譬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当尽量选择运动负荷量小的运动,在教学上要尽量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

2.2趣味性原则

所谓的趣味性就是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要活泼、有趣,既能调动小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能较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这里的趣味性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方式要尽量生动有趣,如选择游戏法、合作学习法、阳光体育教学法、建构主义法等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的教学法,二是具体的教学形态,包括语言、教姿教态、教具的展示等,如在语言的选择上,要尽量绘声绘色,达到“矫情”的效果,这是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姿教态要栩栩如生、贴切,运动项目的动作示范要与生动的语言协调起来;选择的教具类型也要选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集中学生注意力的。

2.3互动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体意识已充分建立,其自我意识十分依赖于他人的评价。其自我意识尚不够全面、客观,主观色彩较浓。因此,内心极其希望得到他人肯定认可。快乐体育理论强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这种情感体验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体育教师的正面评价上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转换角色,怀有一颗“幼稚”的童心,实现与小学生的互动。在互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使得教师融入小学生的内心,使其获得成功的感受。

3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拓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的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和谐统一的活动办法。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身心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在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中,我们重视教学方法艺术性的研究,即根据条件和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中”“平衡的心态中”“师生的情融中”“需要的满足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学知,体验学习之乐、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情景法

情景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或把活动内容用情节串联起来,将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以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在耐力练习课中,老师将枯燥单调的耐力训练设计成一堂情景课“秋游”,按照“准备→穿过小树林→爬山→登顶→欢庆(稍作休息)→下山→盘山公路→放松”的步骤进行教学,学生在练习中似乎入境入情,有效避免了耐力跑的单调。

(2)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之目的。这种方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好奇、好功、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学生非常喜欢。如,在课的开始时,我们一改过去先慢跑、后做操的老习惯,安排一个趣味性、活动性小游戏,既有集中注意力的、快速反应的又有讲究互相配合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既热了身,又激发了上课的兴趣。

4激活课外体育

4.1改变单一的课间操

全校学生除了学会学校统一的广播操外,各班再学一套特色操,每天根据音乐的不同,交替做广播操和特色操,由于特色操,各班都不一定相同,学生兴趣很高,也大大提高了课间操的锻炼效果。

4.2开放课外活动

自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以来,我校课外活动改变了原来那种要求学生统一行动,整齐划一,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做法。而是对体育活动课充分放开,尊重学生自己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参与性。娱乐性,合作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自带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和班主任都要求到场指导和组织。课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4.3运动会向体育节转轨

在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校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正逐步向体育节过度,比赛内容除田径以外增设了体现趣味性,娱乐性,创造性,表演性和健身性等项目,学生的参与人数也由一班几个田径尖子生,增加到几十人,真正成为学生的节日。

4.4拓展家庭体育

学生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毕竟是很有限的,而学生的节假日时间却很多,为了引导学生利用好这块时间,开展好家庭体育活动,我们正尝试结合《全民健身纲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学生家庭体育活动计划,供学生参考,体育教师把自己所教学生,该年龄段的身体形态,机能指标印发给每一个学生,要求带回去给家长,并要求家长,对照标准,帮助自己的子女完成练习任务。

结语: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喜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体育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经之路。事实证明,通过以上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当然,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并不代表教学的整个过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创新教学的一个点,是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先义.对“主动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EB/OL]

[2]芦秋菊.怎样让体育教学成为主动体育、快乐体育[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