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重型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及NIHSS评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及NIHSS评分分析

许栋乾

衡阳市中心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药物治疗总有效率和NIHSS评分情况。方法:选择重型急性脑梗塞患者10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n=50)与应用吡拉西坦治疗(对照组,n=50)总有效率、NIHSS评分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重型急性脑梗塞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76%,与对照组50%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经评估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药物治疗,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重型急性脑梗塞;依达拉奉;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临床神经内科多发性危急重症领域,急性脑梗塞占较高比例,由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受其它因素影响,脑组织正常供氧供血发生障碍等因素导致。一旦病发,患者神经组织能量代谢可明显降低,进而使血脑屏障所具有的通透性受到影响,最终影响自由基的清除,并促其大量生成,于脑组织蓄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脑水肿症状明显加重,发展成为重型急性脑梗塞[1]。临床在治疗时,积极将自由基清除,可在对缺血性脑水肿抑制的同时,起到脑神经保护效果[2]。依达拉奉为重要自由基清除剂,将其用于本病治疗,预后十分突出。本次研究选取重型急性脑梗塞病例,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重型急性脑梗塞患者10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与《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相关条目符合,达重型标准(MESSS介于31-45分之间)。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3-70岁,平均(62.9±6.5)岁;病程10-41h,平均(29.2±5.4)h。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5-69岁,平均(62.7±6.1)岁;病程12-40h,平均(29.4±5.3)h。组间自然信息可比(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与上述诊断标准符合,并经MRI、CT证实;○2首次发病,发病至入院救治≦48h;○3自愿对知情同意书签署,并报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对本次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2其它重要脏器合并严重疾患者;○3有出血征象或凝血功能存在障碍者。

1.3方法两组基础治疗方案相同,即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压、改善微循环,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本组病例取吡拉西坦加用,即吡拉西坦8.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充分混匀静滴,每日1次,以2周为一疗程。观察组:本组病例取依达拉奉加用,即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充分混匀静滴,并于30min内滴注完成,每日2次,以2周为一疗程。

1.4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重型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总有效率;(2)对比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总分42分,分值越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越明显。

1.5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经观察基本或完全消失,NIHSS评分呈>90%减少;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经观察明显改善,NIHSS评分呈46%-90%减少;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经观察相对好转,NIHSS评分呈18%-45%减少;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经观察无好转,NIHSS评分减少<18%。

1.6统计学方法需统计数据均输入SPSS17.0,总有效率比较采用(%)表示,实施χ2检验,NIHSS评分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重型急性脑梗塞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76%,与对照组50%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经评估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现阶段,溶栓为重要对重型急性脑梗塞治疗的手段,在病程早期应用此方案,可使血管得以尽快疏通,血液循环被有效重建,促神经功能损伤显著减轻。但实践显示,此方案极易受到时间窗影响,大部分病例入院时,溶栓最佳时间已经丧失,故对具更广适应征的疗法予以选择,是改善整体治疗效果的关键[3-4]。

通过对重型急性脑梗塞病理机制展开分析显示,在病发3-6h后,病变部位即有缺血性坏死产生,梗死中心有缺血半暗带出现,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促使大量自由基生长。此种自由基可促使蛋白质、脂质、核酸呈过氧化状态,造成细胞受损。因自由基参与介导,可导致恶性缺血级联反应,使脑细胞损害加重,此外,其还为造成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死亡和脑水肿形成的关键因素,故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如何,同机体内自由基的毒性存在密切关联,将自由基有效清除,是保障临床效果的要点。依达拉奉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自由基清除剂,其自由基清除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均呈较强显示,经将自由基清除,可使缺血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显著减轻,神经功能对缺氧耐受能力增强,并可对缺血性脑水肿抑制,使梗阻面积明显缩小,神经元凋亡进程受抑,进而其它脑保护成效,最大程度改善治疗预后。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重型急性脑梗塞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76%,与对照组50%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经评估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重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药物治疗,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罗仕俊,叶龙彪.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3):64-66.

[2]郑兴旺,杨伟凤.纳洛酮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6,20(4):624-625.

[3]李智慧.依达拉奉在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2(9):54.

[4]宋广强,王五洲.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