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浅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朱明芽邱丽伟

朱明芽邱丽伟

(福建省石狮市医院福建石狮3627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10例患者在精心护理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术后精心的护理及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工全膝关节置换;护理;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170-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骨及软骨的退行性病变为主的疾患,其显著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病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目前,医院会根据病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该手术已成为一项比较可靠而成熟的技术。但手术成功的同时还要配以精心的术后护理及科学的康复训练指导,才能促使病人更好地康复。现将我院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50~79岁,平均63岁。均为骨性关节炎。患病年龄均在2年以上,最长达15年,均以感患肢疼痛和伴行走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所有患者均先选择保守治疗,如理疗,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等,但其效果不佳而入院。其中1例患者分两次入院手术治疗。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手术的方法、过程、材料及科室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减轻恐惧心理。讲解手术的有关知识,介绍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和配合,使患者以最佳的心身状态接受手术。

2.1.2身体状况评估了解患者用药过敏史、手术史、既往史,术前有合并症者要积极治疗,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2.1.3患者的准备①术前2周戒烟②练习床上大小便③教会患者使用拐杖和助行器,④指导有关活动及下肢肌肉训练: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⑤教会患者深呼吸的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

2.1.4皮肤准备观察膝关节周围皮肤状况,有皮肤破溃、化脓感染灶、虫咬骚痕、皮肤病等需治愈后方可手术。术前1天备皮,剔除术区汗毛,肥皂水清水清洗后用碘伏消毒无菌巾包扎。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平卧位,保持膝关节伸直悬空位。在患者小腿足跟处置一软枕垫以促进患肢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切口处冷敷48~72h,减少出血。术后6h进食,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防止便秘。

2.2.2病情观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以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多少,经常挤压引流管,确保通畅,术后24~48h;引流液量<50ml后可予拔管。观察肢端血循环和神经功能,包括皮肤溫度、颜色,趾端感觉活动功能。

2.2.3心理护理患者经历了手术创伤,对疼痛特别敏感和畏惧。针对患者害怕疼痛,担心出血,不愿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心理,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耐心讲解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和过程,同时让家属参与患者康复训练,以利于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2.2.4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做踝关节主动曲伸活动,利用肌肉泵促进静脉回流。第2天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力量锻炼。第3天练习直腿抬高运动。第4天练习膝关节曲伸运动,可利用CPM机进行锻炼,有助于静脉和淋巴液回流,减少患肢肿胀,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防止发生粘连,2次/d,每次30~60min,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患肢无不适为宜,并适当休息。开始曲伸范围在0°~30°,以后每日增加10°,达到100°~120°为最佳,待2周后软组织愈合,可扶拐下地,下地前先坐在床边练习膝关节屈曲,然后伸直,每日多次锻炼。

2.2.5出院指导出院后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出院前要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的方法,要让患者及家属明白长期功能锻炼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教会患者在医院里的锻炼项目,即除CPM锻炼外的所有项目,所有锻炼项目不能停止。术后3月不能负重、剧烈运动及体力劳动,行走及上下楼梯要特别小心,防止摔倒,造成假体松动,从而造成手术失败。定期复查X片,前3月每月1次,以后每年1次。饮食方面要注意进食含钙高的食品,防止骨质疏松症。早期睡眠时注意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下肢水肿。

【参考文献】

[1]孙卫.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康复训练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7):953-954.

[2]李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9):1238-1239.

[3]杨晓华.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体会[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392-393.

[4]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