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在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CT诊断在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徐尉华

徐尉华

(江苏省滨海中山医院放射科)

【摘要】目的:对CT诊断在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同时评价CT诊断在颅脑外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2例颅脑外伤患者经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者16例,硬膜下血肿者8例,颅骨骨折7例,颅脑内血肿5例,硬膜下积液与硬膜外血肿各3例;CT诊断与手术视野结果和术后诊断对比阳性率的正确性高达100.00%。结论:CT诊断在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准确率高,且该诊断技术操作方便,对患者的创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CT诊断;颅脑外伤;早期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4-0162-02

颅脑外伤多是指患者由于外伤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根据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将颅脑外伤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两种。颅脑外伤具有病情复杂、变化快等特点,容易引起不良后果,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诊断技术做好颅脑外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工作,为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依据,也是临床需注意的重点[1-2]。本文便以CT诊断技术为研究方向,分析其在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42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男24例,女18例;患者年龄在21~62岁之间,平均年龄(42±7.64)岁;致伤原因为:撞击伤18例,高处坠落伤14例,摔伤5例,刀砍伤5例;患者入院救治时,临床症状表现以恶心、头晕头痛、呕吐、嗜睡、昏迷不醒、瞳孔散大等为主;受伤致入院时间在1~11h之间,入院时GCS评分(格拉期昏迷指数评分)为:3~5分者10例,6~8分者17例,9~12分者15例。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检查,同时在早期使用CT诊断: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双排螺旋CT,对患者头枕骨至C7部位进行连续12层扫描及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处理分析[3]。

1.2.2治疗方法

颅脑外伤患者均根据早期的CT诊断结果,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制定最合理、适宜的方案进行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者6例,采用药物主要为钙离子的拮抗剂,以预防蛛网膜下腔发生创伤性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创伤性脑水肿等,同时根据患者的颅脑外伤严重程度,合理应用盐酸纳洛酮,以降低患者颅内压;行手术治疗者36例,包括开颅清除血肿术、去骨瓣减压术、腰穿放液术治疗等。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资料均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率(%)来表示,采用x2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

2结果

2.1CT检查诊断情况分析

通过对42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诊断结果分析可见,有16例患者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诊断为硬膜下血肿;7例诊断为颅骨骨折;5例诊断为颅脑内血肿;3例诊断为硬膜下积液;还有3例被诊断为硬膜外血肿,见表1。

2.2CT诊断颅脑外伤的特点分析

⑴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CT表现为脑基底池积血,多以鞍上池呈海星状铸型积血为主,且脚间池、桥池、环池、四叠体池、前正中裂、大脑外侧裂积血也比较常见,而在非脑池脑裂的其他部位脑蛛网膜下腔呈棉絮状或云雾状高密度积血也比较常见。积血大都两侧对称,有少数患者会流入脑室。

⑵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患者多是因脑桥静脉破裂导致,使得血液进入的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CT检查可见患者内板下见新月形、半月形高密度影。治疗后再次进行诊断,确诊为硬膜处血肿,最大为3.4*3.2cm,最小为1.0*1.5cm。患者多为3处及以上血肿。

⑶颅骨骨折。颅骨骨折患者CT扫描时可见线状透亮带,周围出现散在于脑实质内的脑脊液与气泡,骨折呈线状或凹陷性骨折,其中有5例患者还存在脑部肿胀软组织。

⑷颅脑内血肿。颅脑内血肿患者经CT扫描,明显可见脑内存在边界清晰的均匀高密度影,大多呈不规则形或圆形,位于浅表处。周围脑水肿区密度通常较低,且血肿变化的速度与患者年龄、血肿体积大小相关。

⑸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积液患者CT扫描明显可见单侧或双侧颅骨内板下有月牙状低密度影,位置多在浅表区域,CT值与脑脊液相接按,且患者多呈脑回局部受压现象。

⑹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多是因暴力导致颅内动脉或静脉被撕裂,使血液流入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间隙,从而形成血肿。CT影像学检查可见患者内板下局灶性高密度影,经手术视野可见明显血肿,血肿最小为1.4*1.0cm,血肿最大为2.2~3.5cm。

2.3CT诊断结果与术后诊断比较

对颅脑外伤术前早期诊断结果与术后诊断结果进行一一对照,可见CT诊断与手术视野结果和术后诊断结果有良好的统一性,CT诊断能十分准确地检出颅脑外伤患者的病变部位,与术后诊断对比,检出阳性率的正确性高达100.00%。

2.4治疗结果分析

⑴治疗效果。42例颅脑外伤患者均根据术前CT诊断结果制定科学、合理、适宜、安全的方案进行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者6例,手术治疗者36例。患者在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在1周~2年之间,治疗后恢复良好(指恢复正常工作、读书等)者38例,良好率90.48%;中等残疾(日常生活基本可自理)者2例,占比4.76%;重度残疾(需要他人照顾)者1例,占比2.38%;死亡1例,占比2.38%。⑵后遗症。随访期间进行CT复查,42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的后遗症为:硬膜下积液2例,脑软化灶1例,脑积水2例,弥漫性脑萎缩1例,后遗症总发生率为14.29%。

3讨论

颅脑外伤多为复合伤,是多部位、多种类型的损伤,常规检查颅脑外伤的技术有X线平片、腰椎穿刺等,但X线平片检查的灵敏度不高,容易延误疾病的早期判断,影响治疗;而腰椎穿刺属于有创检查,若穿刺操作不熟练,很有可能损伤其它的组织。因此,为能有效地诊断出颅脑外伤情况,促进患者的临床救治与预后,采取灵敏度高、无创、检查方便快捷的诊断技术,也是颅脑外伤的早期诊断中需注意的重点[4]。

目前临床上在早期诊断颅脑外伤中多采用螺旋CT诊断技术,对患者进行螺旋CT重建后,能够比较清晰地显示出患者的颅脑异常影像,快速、准确地提供出颅脑外伤的诊断结果,进而为抢救方案的科学、合理、有效制定与实施提供保障。通过本次研究也可发现,CT诊断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检查方式,诊疗速度快、检查无创,对于颅脑外伤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损伤信息。特殊是针对颅脑顶部存在病灶的患者,CT重建技术可以通过冠状面、矢状面观察,充分了解患者的脑皮质移位变化,了解颅脑外伤硬膜外出血范围及相关组织情况。而且该CT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时,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可见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5-6]。

综上,大多数颅脑外伤患者在入院时处理昏迷状态,无法全面地提供病史资料,因此在入院后可早期给予无创、快速、操作简便、准确性较高的螺旋CT检查,以便能迅速明确诊断患者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性质、部位、类型,为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罗华.多排螺旋CT在颅脑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2):963-964.

[2]江敏.CT探查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5):77-79.

[3]曹学斌.颅脑外伤72例CT临床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7):737-738.

[4]孙振平.64例螺旋CT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12):67-68.

[5]赵国雄.颅脑外伤X线平片检查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5):159-160.

[6]许乃滔.颅脑外伤诊断中多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52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