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高血压的特点及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老年性高血压的特点及健康教育

姚细蕊

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030024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老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老年性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而老年性高血压临床症状复杂、血压难控制、并发症严重,这些都给老年人生存质量带来很大威胁,因此了解和掌握老年性高血压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老年性高血压的诊治水平。老年性高血压指年龄≥60岁,血压持续检测或非同日测量>3次,其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者。

1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1.1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我国的资料显示,ISH患者占老年高血压的53.2%。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僵硬度增高、弹性下降、顺应性降低,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大。而脉压差是重要的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60岁以上老年人基线脉压与总死亡、心血管病死亡、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均呈显著正相关。

1.2老年性高血压的波动性大

老年性高血压无论是舒张压或收缩压均比年轻人高血压有较大的波动性,尤其是收缩压。其血压波动性是由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动脉壁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体内各种血压调节因素失衡有关,常造成昼夜、季节变化时血压波动较大,收缩压尤其明显。因此测量血压应每天至少2次,且用水银柱血压计,如果发现患者有不适感,应随时监测血压。

1.3体位性低血压倾向较多见

所谓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人体由卧位变为直立体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20或舒张压≥10mmHg;老年人的体位性低血压主要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降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受体反应性减弱、窦房结功能低下、心肌肥厚顺应性降低、神经体液机制调节有效血容量的能力差等因素有关,常会引起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力模糊、软弱无力、出汗甚至晕厥等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所以临床对老高血压患者必须强调测量立位血压。

1.4假性高血压表现

有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因为由于变硬的肱动脉被水银柱式血压计气囊压迫阻断血流,导致间接法测量血压时可能获得过高的测压读数,有时直接与间接读数可相差4kpa(30mmHg)以上。

1.5老年性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严重

由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病史一般较长,血压控制不好,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明显增多,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肌肥厚、肾衰竭、间歇性跋行等。同时由于老年人常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快速进展,因此对靶器官损害较严重,其心血管病病死率及总病死率显著高于同龄正常人。

1.6继发性高血压常见。

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中,继发性高血压较常见,如肾血管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嗜络细胞瘤以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果老年人在短时内血压突然升高、原有高血压突然加重以及联合多种药物降压治疗后血压仍控制不理想,都应注意继发性高血压可能。

2健康教育

2.1对疾病的认识及自我保健措施

对老年性高血压的病因、诱因、特点、用药的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有初步的认识;具备自我保健知识:包括测量血压的方法,测量的时间,观察记录,及时的用药。

2.2合理饮食

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但很多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药并限制钠盐的摄入,可导致血容量降低和低钠血症,因此应合理限钠;减少动物脂肪摄入,降低血脂;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蔬菜和水果。控制体重、保证膳食中钙的摄入,可防止血压升高。

2.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运动不仅有利于降低血压,还可以减轻体重、增强体质,但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忽冷忽热,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男性患者要戒烟、节制饮酒、适量饮茶;保证充足睡眠和适当休息,有不适症状时卧床休息,以降低氧耗量,减轻心脏负担;保持愉快的心情,大脑放松,从而避免因过度紧张而使血压升高。

2.4适当的心理调适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比较困难,需要医护人员有更多耐心,对不同对象,应详细地解释高血压如不合理控制的危害性,提高其依从性的行为,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紧张和压力。

综上所述,本文叙述了老年性高血压的特点及健康教育,希望能为广大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好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