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病患实施围手术期个体化疼痛管理的临床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创伤骨科病患实施围手术期个体化疼痛管理的临床效果探讨

吴艳珍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655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为创伤骨科患者开展围手术期个体化疼痛管理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创伤骨科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随机选择92例患者开展研究,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个体组,每组46例患者。92例患者均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个体组患者加用个体化疼痛管理。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较,个体组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个体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将个体化疼痛管理应用到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在减轻患者疼痛感的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关键词:创伤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个体化疼痛管理;疼痛评分

创伤骨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由于疾病的影响,创伤骨科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承受了较大压力和痛苦,因此,必须要从各个环节入手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对患者疼痛感进行控制[1]。传统护理方法无法具有针对性的开展疼痛护理,在处理疼痛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盲目性。临床研究表明,实施个体化疼痛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疼痛,将患者疼痛感降低,进而促进患者康复[2]。为了明确创伤骨科病患实施围手术期个体化疼痛管理的实际临床效果,本研究选择92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创伤骨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所有病患中随机选择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方法,将92例患者分成常规组和个体组,每组46例患者。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18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7±3.7)岁;个体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在17岁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9±3.9)岁。排除颅脑损伤、内脏损伤、冠状动脉搭桥史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为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分阶段为患者合理运用镇痛药物,并且为患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

个体组:个体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护理基础之上实施个体化疼痛管理。具体方法为:建立个体化疼痛管理小组,在患者入院6小时之内,小组人员全方位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患者既往过敏史、患者手术史、患者对疼痛的真正认知和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患者掌握医学知识的程度、患者对止痛效果的实际期望等。小组成员针对患者评估结果和自身特征,对患者开展疼痛知识教育,教会患者疼痛评分的方法。每天对患者实施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手术范围、创伤程度、时间长短等。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疼痛情况,共同商议后决定患者的个体化镇痛方案,包括使用止痛药物的名称、剂量、用途等,按照方案为患者开展阶梯性治疗。手术过程中由麻醉医师完成镇痛工作,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非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全方位记录镇痛效果。全面修整镇痛效果欠佳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方案。此外,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药物的用量、用法、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1.3护理观察指标

于手术当天、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二天、术后第三天对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0分为无痛,1分至2分为微痛,3分至4分为轻度疼痛,5分至6分为中度疼痛,7分至8分为重度疼痛,9分至10分为剧烈疼痛。运用SAS焦虑量表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测定[3],其中反映患者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为20个,运用SDS抑郁量表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分[4],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8.0软件包来分析和统计数据,通过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计量资料。若P<0.05,则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如表1所示,个体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

3.讨论

在创伤骨科中,大多数患者为四肢骨折。在体温、脉搏以后,疼痛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五生命体征。骨折患者具有十分剧烈的疼痛感,并且手术自身对于患者有很大创伤,疼痛持续时间比较长,并且手术中出血比较多[5]。所以,必须要为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疼痛护理。个体化疼痛管理的特点就是个体化元素,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个体特点不同,包括患者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并且与常规组患者比较,个体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更低,P<0.05。本研究结果证实,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运用个体化疼痛管理效果显著,可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管海梅.探讨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个体化护理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3:221-222.

[2]杜尚贤.临床路径在创伤骨科无痛病房疼痛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评估[J].中国卫生产业,2016,26:168-170.

[3]宋子春.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胫骨远端骨折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11:51-53.

[4]敬杰.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和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05:244-245.

[5]柴翠萍,谢秀霞,闫红丽.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骨科疼痛管理医护沟通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20:1840-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