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干化学分析法与离心镜检法检测WBC、RBC结果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1

尿干化学分析法与离心镜检法检测WBC、RBC结果对比分析

汪家娟

汪家娟

(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合肥23005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尿中WBC、RBC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155份尿液分别用尿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查法进行WBC、RBC检测。结果:仪器干化学法,显微镜手工法,白细胞、为39和32;红细胞的阳性例分别41和33,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WBC、RBC检测结果总趋势基本一致。检测RBC、WBC时必须结合显微镜检查,以防止误诊和漏诊。

【关键词】尿干化学法;显微镜检查法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112-02

尿液检查为尿常规检查的一种,是针对尿液标本所进行的一组医学检验项目,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首选项目,也可用于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断。可以反映肾脏和泌尿道等方面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1]。尿液检查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检查,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检测尿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最常见的检测方法为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干化学法方便,快速,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只能作为过筛实验[1]。尿沉渣镜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样品随机收取门诊或住院患者晨尿。

1.1.2仪器与试剂广西桂林优利特公司生产的优利特Uriest-500尿化学分析仪及其配套干化学试纸条和质控品;日本奥林巴斯CX-41显微镜。

1.2方法

1.2.1样本收集,使用洁净的一次性塑料瓶或塑料杯收集晨尿,每例样本量至少50ml,避免污染。

1.2.2仪器法检测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取患者尿样约10ml于一次性试管中,在自检、空白和质控检测均通过的尿分析仪上进行检测,仪器自动记录结果,所有样本干化学检查均在2小时内完成。

1.2.3显微镜检查严格按SOP操作,取尿样10ml于一次性试管内离心后弃去上清,留取管底1ml沉渣,混均涂片镜检,所有样本均在2小时内检查完毕。

1.2.4判断标准仪器法:仪器自动换算,阳性显示为+1、+2、+3、+4,阴性显示为-;显微镜法:RBC>3/HP,WBC>5/HP报告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1.2.5应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法所得数据整理列表如下:

表两种方法检测尿WBC.RBC的结果分析(%)

注:应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尽管已有专门的仪器做尿化学和尿沉渣检查,但任何机器都替代不了人。干化学法和离心镜检法依然是临床尿液检查应用最广、最具价值的方法。尤其是手工显微镜法可以说是金标注[2]。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结果虽差异较大,然无统计学意义。就原理而言,干化学发是所检物质的呈色反应,一些同样显色的物质就可能形成干扰,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现象[3]。

WBC尿分析仪结果阳性,镜检阴性时(正常范围),原因可能是某种因素导致白细胞破坏,中性粒细胞酯酶释放到尿中所致;此现象还可能因尿液混入异常物质所致(如高浓度胆红素、药物及其他可能产生尿色异常的物质);尿分析仪结果阴性时,镜检阳性,原因可能是患者尿中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为主,上皮细胞较多时也会误把上皮细胞核当成WBC而镜检[4]。

RBC尿分析仪结果为阳性,镜检阴性(正常范围),产生的原因:(1)干化学法检查含破损红细胞(隐血即血红蛋白)和完整红细胞,而镜检法只能检出完整的RBC。当尿中RBC由于某种原因被破坏显微镜无法检出时,干化学法可以检出血红蛋白(隐血)。(2)尿中存在干扰物质:如肌红蛋白、某些对热不稳定的酶或菌尿等均可干扰干化学法测定结果,造成所谓的假阳性现象。尿分析仪结果阴性,镜检阳性时,一般考虑为维生素C干扰,大剂量维生素C可竞争抑制反应致使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而以上现象对镜检法影响不大;使用尿十一项试纸条时,可通过观察维生素C的含量来加以判断。

综上所述:尿干化学法与离心镜检法对WBC、RBC检测结果总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应互相补充,从而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杨波,招强光,贺松.IQ200尿沉渣仪、UF-1000I流式尿分析仪与手工显微镜计数3种方法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08):891-892.

[2]张娟安,王昌富,彭长华.尿液整体化分析中镜检复检规则的建立与评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03):324-326.

[3]李光亮,金晓东,陈广平.UF-100尿沉渣分析仪和干化学法测定尿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比较[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01):62-63.

[4]丛玉隆,马俊龙,邓新立.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2001,(04):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