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针感止痛及其电流变化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1

无针感止痛及其电流变化的观察

李建中1李建华2

李建中1李建华2

(1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048000)

(2山西省晋城市医药科学研究所048000)

【中图分类号】R2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252-02

酸、麻、胀、重是通称的针感,从金针问世至今,针刺治疗疾病时,强调针感的出现,认为有针感时疗效高,无针感效差。然而,针感的出现,往往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紧张,重者有晕针现象。那么,无针感治疗究竟有无疗效呢?多年来,我们采用无针感治疗大量疼痛病例,取得了很好疗效,并进行了治疗前后痛点电流变化观察,总结如下。

1无针感止痛600例观察

1.1一般资料:600例中,男361例,女239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9岁;病程最短1d,最长22年。

1.2治疗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在疼痛区域找出敏感疼点(阿是穴),常规消毒后,取一寸长消毒毫针,以痛点为中心,于皮下(浅筋膜)平刺1~2cm,快速捻针,频率200次/min左右,小幅度(约90°),时间为6min。痛甚者,在痛点上、下1cm处加一点,针刺方法同上。酌情加频谱、拔火罐辅助疗法。

2疗效观察

2.1疗效标准: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能坚持正常工作,经随访半年内无复发者;基愈:疼痛基本消失,能坚持一般工作;好转;疼痛减轻,劳累后加重;无效:疼痛无改善。

2.2治疗结果:600例中,痊愈251例,占42%;基愈121例,占20%;好转216例,占36%;无效12例,占2%,总有效率99%(病种与疗效见附表)。

3典型病例

王某:女,45岁,职工。初诊日期1992年8月12日。急性腰疼2d,因受凉发病。患者呈痛苦面容,腰部活动受限,不能转侧,由两人搀扶勉强起步。既往患者腰椎骨质增生多年。查L5、L5~S1、S1压痛明显,其余未见异常。R:TDP腰骶部治疗,时间30min,剂量,温热。疗后当时除自觉患部热感舒适些外,诸症状不减,行动仍困难。随即用上述无针感止痛进行治疗,针后起床、行走等动作与好时无别,一次痊愈,半年时随访一次,未复发。

4无针感止痛时的电流变化情况

在无针感止痛治疗的同时,用HB—EDT—1穴位诊断治疗仪在痛点又观察了针刺治疗前后电流变化情况。从200例观察结果来看:针疗后有90%电流降低,6%电流升高,4%电流不变。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附表

病种与疗效

病种例数痊愈%基愈%好转%无效%疗次

落枕2016804201~3

肌间N痛108802201~5

手指术后痛111001

腰痛193774048256634211~5

膝关节痛3818478211129121~5

肩周炎2882972513453~5

坐骨N痛102203305505

头痛66416213201117111~5

腱鞘炎2662341516613~5

肱骨外上髁炎122172174334335

其它196723630159447423~5

合计600251421212021636122

5体会与讨论

5.1体会:

1973年至今,用本疗法治疗疼痛病例数千例,从中体会到:无针感止痛无痛苦、无不适、见效快、未发生过晕针现象。缺点是:对面积大、疼点多的病例操作费时间,遇此情况,我们采用本法与电针相结合,痛甚处(敏痛点)用本法,非痛甚处用电针,效果大大超过单用电针的疗效。

5.2讨论:

5.2.1作用机理:无针感止痛法的针刺部位、方向、频率、幅度、强度均适合激发皮下浅筋膜中粗纤维兴奋,抑制细纤维—痛觉的传导(闸门学说),同时激发镇痛物质强啡吠释放,从而起到止痛作用。

5.2.2痛点电流的变化是无针感止痛的佐证。恩格斯指出:“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出电的现象。”随着生理科学的进展,目前对生物尤其对多数可兴奋细胞(以神经和骼肌、心肌细胞为主)的电现象:动作电位如何在受刺激处的膜产生,它具有何种特征和怎样沿着膜传导,如何通过神经和肌肉细胞之间隙,以及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如何引发了机械收缩等已有了较深刻的研究。本疗法治疗前后所观察到的电流变化,考虑亦是因为无针感止痛的适当频率、幅度、强度、时间的针刺激发了痛点处组织、细胞膜系产生动作电位以及随之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结果。这种电变化可以说是无针感止痛的一个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