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坏死组织处理方法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急性胰腺炎坏死组织处理方法讨论

孙涛

孙涛(吉林省白城市医院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指征、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8年收治并经手术处理的2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都进行了手术干预;1次手术2例,余24例经过2~4次手术。16例出现相关并发症并得到及时处理。24例获救,2例高龄者死于MOF。结论无特定指征早期(发病12h内)不推荐手术。发病后3~4周是最佳手术时机。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应轻柔,注意止血。

【关键词】坏死急性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R6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128-01

坏死性胰腺炎病情重笃而复杂,并发症较多,预后凶险。为提高存活率,我们对本院近5年所收治的26例胰腺炎发生胰腺及胰周组织坏死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其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予以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3年5月至1998年6月本院共收治胰腺炎发生胰与胰周组织坏死感染者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6~82岁,平均47.21岁。

1.2临床表现全组中24例发病前有脂餐或饮酒史,2例为腹部闭合伤引起,发病初26例均有较剧烈上腹、左上腹痛,低热或中度发热、腹膜刺激征,其中8例出现低血压,12例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彩超提示腹内积液,经腹部穿刺均为混浊血性液体,测其淀粉酶为7800~13000U/L。WBC(11.25~18.50)×109/L,N0.820~0.918。血淀粉酶828~13000U/L,平均1009.5U/L(参考值30~110U/L)。尿淀粉酶818~26000U/L,平均1386.96U/L(参考值25~500U/L)。晚期表现为病情较前有加重趋势,本组病例均呈脓毒症的临床病理表现。血象:WBC(16.25~25.63)×109/L,N0.844~0.933,血红蛋白98~111g/L,肝肾功能有一定损害,血气分析多为酸中毒。全组均行超声及CT检查,早期病例均有胰腺肿大,形态不规则,胰腺实质密度变低,与周围组织界不清,可有钙化影、胸腹腔积液,其中有10例提示胆囊结石;晚期者胰腺周可见大范围低密度阴影,边界模糊,胰腺体积可有肿大或缩小,与周围境界间隙模糊不清等,有时胰区、其周围或左右结肠旁沟可见有大小范围明确的低密性浓肿、坏死区,少数可出现气泡。

1.3治疗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1次手术者2例,2次手术者14例,3次手术者2例,4次手术者8例。全组第1次手术皆在发病后3d内实施胰包膜切开减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其中18例行胆囊切除,16例胆总管引流,6例空肠置管术,4例气管切开术。2次手术以上的病例多在胰腺炎发病3~4周左右,或第1次手术后19~32d,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C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胰及胰周坏死,或同时并发腹内急性大出血,即进行胰腺或胰周坏死感染组织清除、引流术,或急症开腹止血手术,最后一次手术主要是处理消化道瘘及胰腺假性囊肿。

1.4并发症本组中4例发生急性腹腔内大出血,均经紧急剖腹止血获救。发生胃瘘、小肠瘘、横结肠瘘1例,发生多处小肠瘘2例,发生胃空肠吻合口瘘2例,均发生于第2、3次手术胰与胰周坏死及感染组织清除、引流术后,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支持,于发生消化道瘘3~6个月行瘘修补或切除瘘口、胃肠吻合口瘘,行对端肠吻合、重新胃肠吻合,经此最后1次手术都能迅速痊愈。本组中2例于第1次手术后发生横结肠瘘,瘘口较小,注美蓝后肛门有蓝染,随着胰腺病变的好转,肠瘘自愈。本组中仅2例发生高位胰腺假性囊肿,在病人康复后1年行囊肿胃吻合获愈。

2结果

经良好的围术期处理及上述手术治疗,24例获救,2例82岁高龄者在第2次手术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3.1手术指征

早期手术指征:(1)胆源性,尤其伴有急性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24~48h无效,病情有恶化者应手术治疗。(2)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者。(3)早期出现感染性休克者。(4)早期即出现腹腔内高压症者。(5)暴发性急性胰腺炎。

本组病例表明,早期手术不能阻止胰腺炎组织继续坏死的进程,但在上述5种情况时及时施术亦是合理的,可阻断病理生理的恶性循坏,有利于康复与预后,虽需再次手术,恰值发病后3~4周,再手术范围小,出血少,处理得当并不一定危及病人生命,本组治疗的结果表明了这一点。

晚期手术指征:(1)出现明显的重度感染。(2)超声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低密度病灶,病理学或细菌学检查证实相关组织坏死、化脓、致病毒阳性等,应予手术探查。(3)无论坏死组织是否感染,如在ICU治疗期间病情持续恶化者。

3.2手术方法与注意事项

早期手术方法与注意事项:指发病72h内手术。开腹后吸净血性渗液或脓液,切开胃结肠韧带,向上牵开胃后壁,充分显露胰腺及其坏死灶,充分切开胰包膜,并适当游离之,包括Kocher手法在内将胰后作适当游离松动。如此可使肿胀胰腺减张,改善血循坏,减少坏死。对胰腺的坏死灶,可用刀柄、手指、刮匙予以钝性清除直至局部有渗血为止,亦可用吸引器边刮边吸,效果较好,不得用锐性切割,以免伤及胰管或血管,造成胰瘘或出血。如有脓肿形成,应先行穿刺,抽得脓液后,沿胰腺纵轴切开脓肿,以免伤及胰管,吸净脓液后,脓腔置剪有侧孔的乳胶管引流,腹壁另戳口引出体外。如本病为胆道疾病引起者,酌情行胆囊切除或造口术,胆总管探查取出梗阻的关键性结石,有效T管引流等,酌情行胃造口、空肠营养造口,放置通畅的腹腔引流。注意术中勿行侵袭性过大的手术。

晚期手术方法与注意事项:一般全麻下依据坏死组织所在部位,兼顾早期手术切口选择切口,亦可取两侧肋缘下斜切口。应紧邻胃大弯分离胃结肠韧带、十二指结肠韧带,将胃后壁充分游离以“S”拉钩向上牵引,依术中所见,再根据术前CT提示与胰腺坏死相通连的胰腺周围腹膜后坏死组织区进行解剖分离,如胰头、颈部病变应分离十二指肠结肠韧带,游离结肠肝曲、右结肠旁沟,肠系膜根部及右肾周围、胰体尾部者常累及脾门、左肾周围,需游离结肠脾曲、左结肠旁沟及肠系膜根部。凡病变波及的范围均应仔细探查。依探查结果清除坏死、感染组织,一般先自胰腺坏死组织开始,采用指捏法清除坏死组织,直到大体上看来是正常组织为止,清除坏死组织无需十分彻底,实际上也不可能彻底。尔后转向与之相通连的胰周坏死组织的清除,对两侧结肠后坏死组织因受切口所限,只能靠手伸入下方逐一掏出,或以手引导伸入环钳,轻轻夹取,边前后摆动边向上牵引取出,常发现坏死组织局限于呈分支状的坏死腔内,此腔壁较硬,可限制手指、环钳洞穿壁外,有一种只能循其道的感觉,清除中如遇到有条索或有搏动,不应强行从事,更不能随意离断,应轻柔分离,不能分离时则须停止进行,以免引起大出血。坏死腔内应予彻底止血,腔内渗液应予吸净。有时胰坏死渗液经结肠旁沟渗至下腹或髂窝部,应予清除,勿遗漏。肠系膜根部的坏死组织清除,切忌锐性解剖分离,更不能粗暴操作。试图彻底清除,只能是适得其反。应待其自行脱落,冲洗排出,以免损伤肠系膜血管。在胰腺、胰周及腹膜后坏死感染组织及其炎性渗出物清除后,应予1.5%双氧水、大量生理盐水、甲硝唑液对坏死腔及术野予以冲洗、吸净。各坏死腔内应放置软质剪有侧孔的乳胶管1~2枚,每一枚乳胶管腔中均置有较细的硅胶管备冲洗用,胰头后、胰体尾部后下方,或结肠旁沟均应放置较软的双套管,以通畅腹腔引流。所放引流勿直接压迫血管与小肠和结肠,以防术后大出血及肠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