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路施工技术及养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浅议公路施工技术及养护

邵芳迪

邵芳迪

舟山市宏达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舟山316000

摘要:结合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本文首先阐述了公路的施工技术,探讨分析了公路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养护;问题;建议

一、公路的施工技术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1)要做好公路路基的测量,应该在路基施工前就展开相关的测量工作,要控制测量的具体参数和导线,要重点做好控制网的布设,要将导线、中线、水准线精确定位,要及时开展复测,确保测量工作的精度,努力控制测量误差使其限制在要求的精度内。(2)路基材料的选择,要重点控制公路路基的材料,展开对材料标准和性能的严格技术控制,形成具有规范结构的路基形态。(3)控制公路路基的厚度,从松铺层开始就应该严格控制路基厚度,要确保厚度≤30cm,并要求对松铺层压实标准进行进一步确定。(4)机械合理地安排,在路基施工中需要大量使用施工机械,因此,要展开以土方为中心的机械调配工作,要合理安排机械的运行线路,规范机械的台班次数,在保障路基施工的同时,尽量控制机械的使用费用。

2、摊铺施工技术。在混合料进行摊铺之前,需要对摊铺机机器参数及各种性能指标进行确定,并结合工程施工的要求对摊铺机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随后对摊铺机的拱度、摊铺厚度及熨平板的宽度进行确定,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予以调整,尤其对振捣器的行程、熨平板的距离、分料螺旋的离地高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从而使摊铺机的各种性能指标符合工程施工要求。对摊铺机的摊铺速度进行确定,并对摊铺机进行设置,保证在摊铺过程中其各种参数不发生变化,从而保证公路路面的摊铺一次性完成,避免摊铺中断而对摊铺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主要在摊铺时对摊铺机刮板的高度进行及时地调整,调整的依据是松铺系数,目的在于实现摊铺机的最佳摊铺效果。

3、碾压施工技术。在混合料摊铺完毕以后,接下来就要进行混合料的碾压。平整度是公路工程施工要求之一,因此,在公路路面施工中需要保证路面的平整性,其碾压需要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如此材料保证公路路面更加平整,并且可以使路面的不可侵入性与压实度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在公路路面碾压的过程中,车辙的出现不可避免,然而公路路面施工需要尽可能的减少车辙的出现,这就要求压路机在改变行车道时需要将机器停止,并在已经碾压过的路面进行行车道的转换,转换过程要保证其移动缓慢且平稳。对于公路路面的碾压,压路机的温度不可低于110℃,并根据具体路面的施工要求对温度进行及时的调整。压路机需要前进时,必须以静压的方式进行,其后退需要在已经碾压过的车道上沿以前车辙进行。公路路面的碾压需要一次性完成,避免出现碾压中断的情况,并根据不同的碾压阶段如初压、复压、终压等,对其指定区域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标注,从而对碾压工序提供便利的条件。

4、公路沥青面层施工技术。(1)公路沥青原料的选取,要对每一批搅拌的沥青原料进行认真检验,要确保沥青原料符合国家公路施工的建设要求,只有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才准予在施工中使用,并填写原材料的规格、标号、检验等内容,以便后续检查和监督。(2)对于不同来源、不同规格、不同标号的沥青要予以分别存放,不能采用混合方式存放。(3)控制沥青原料的温度,存放温度要<130℃。(4)控制沥青原料的含水率,避免在运输和存储的过程中水分进入沥青原料之中。

二、公路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养护管理体制存在滞后性。当前,我国公路的两种主要养护模式是“管养分离”以及“管养一体”。“管养一体”也就是养护作业的实施部门和养护的管理部门属于相同的公路管理机构,养护费用的来源是国家的拨款,这样的管理模式跟公路养护制度改革与市场化运行的需要是大相径庭的,这不利于公路管理体制的创新以及养护技术能力的增强。

2、不够健全的养护法律法规。当前形势下,我国公路养护以及管理的有关法规难以适应公路养护与建设任务的实际需要,并且也缺少公路关于养护预决算的规范以及定额,从整体上来讲,我国未能够正式走上公路养护管理的法制化轨道。

3、养护工作者的素质比较低。在我国,公路养护工作者这个社会群体是不被关注的,他们所从事的养护工作是比较累、脏和苦的,他们这些人群处在社会的边缘,进而养护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大都不高,通常来讲,养护技术工作者所占的比例在30%以下,这就导致养护工作者较难学习新的方法、新的工艺,以及新的技术,最终不利于公路养护能力与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我国公路养护水平的对策建议

1、科学规范的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随着我国公路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管理机制及制度设置也应该有所变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公路管理局下面设立了线路管理处和专职养护处等部门,虽然对于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有较好的灵活性,不过这种机构设置存在责任分化及高成本养护等方面的不足。要变革机构设置及相应的规章制度,责任到人、考核有据的工作机制才能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源处提高养护水平。

2、提高养护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公路养护对技术的高要求决定了养护机械设备和技术的高含量以及对养护人员的高要求。要积极引进先进养护技术、器械、新材料以及新工艺,并积极消化吸收投入使用,提高我国公路的经久耐用性,延长使用寿命,逐渐实现养护自动化和机械化。同时,要加强养护人员的培养与培训,提高养护队伍素质和专业能力。

3、坚持预防养护,定期及时检测和养护。以公路的道路、桥涵及隧道养护为重点,在灾害高发期提前做好养护工作,平常加强巡查和检测,做到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好的养护。要对公路道路进行定期检测,一方面检查道路、桥涵及隧道的受损程度和承载力,并将相关技术数据上报,作为养护管理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检测弯沉、平整度、车辙与构造深度三个指标,全面及时的了解道路的使用性能,实现动态管理。

4、提高养护工程的财务管理能力。公路运营除了要产生社会效益,还要产生经济效益,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是养护工作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之一。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是其重要内容。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考核指标化,提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高速管理单位还需要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养护工程任务预测等指标来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报上级部门审批之后统一执行,这也要求较高的财务预算能力。

结束语

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公路的发展,目前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当中,公路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做好公路的管理工作,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保障,做好公路的养护工作。在施工中,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对公路的养护,从各个方面提高公路的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行车质量,让公路运输业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韩跃杰.公路改扩建作业区交通组织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

[2]薛志远.公路不中断交通的大修安全保畅方案优化[D].长安大学,2012.

[3]段非克.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