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例牙周炎患者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140例牙周炎患者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邵长春

邵长春

(江苏沛县人民医院221600)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牙周炎患者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份到2014年7月份接收的280例牙周炎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全口牙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改善情况比较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牙周炎患者给予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值得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牙周炎;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134-02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病因多为菌斑微生物感染所致,继而引起患者牙周支持组织损伤。牙周炎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牙龈炎症和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及牙齿松动和移位。作为一种慢性炎症,其对患者牙龈以及牙周支持组织造成了严重影响[1],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治疗上,我院对实验组给予综合治疗,效果理想。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7月份到2014年7月份接收的280例牙周炎患者为主要对象。男患者165例,占58.9%;女患者115例,占41.1%。年龄范围为23岁到58岁,中位年龄为(33.2±4.3)岁。所有患者均存在牙痛、口臭、牙龈红肿充血、牙龈糜烂、刷牙出血等症状。患者大多存在牙石。X线检查显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患者无其余系统性全身疾病,治疗开始前1年内无牙周炎治疗史,两周内无免疫调节剂以及抗生素治疗史。按照患者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0例。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即数据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药物选择螺旋霉素,剂量为200毫克,每天4次;甲硝唑剂量为200毫克,每天3次。以连续治疗6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治疗:

(1)给予患者保健卫生指导,并对口腔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宣教。

(2)将丁香油与100毫克的碘仿、400毫克的甲硝唑混合,并置入患者牙周袋内,采用超声波对患者实施龈上洁治术、龈下洁治术及抛光治疗。

(3)病情严重的患者局部炎症消除后,给予牙龈翻瓣术、增生牙龈切除术、植骨及引导组织再生术等。

(4)急性期的牙周炎患者,药物治疗至炎性反应稳定后,对局部组织给予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评估标准如下:

(1)显效: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显著减少,深度为2毫米,或者恢复正常,探诊显示无明显出血,临床症状消失或者显著改善。

(2)有效: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有所减少,深度为1毫米到2毫米,探诊显示无明显出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3)无效: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无明显变化,探诊显示出血,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全口牙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数据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应用X2检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格式为(x-±S),组间数据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处理,P<0.05,则表示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全口牙菌斑指数以及牙周探诊深度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即数据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全口牙菌斑指数以及牙周探诊深度均显著下降,相比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即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的全口牙菌斑指数以及牙周探诊深度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即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牙周炎的一种临床口腔疾病,发病率高。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全身促进因素以及局部促进因素两种,大多患者主要因局部刺激因素所致,包括牙菌斑、牙结石等。

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牙齿疼痛、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以及等。其中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诱因,其与牙周组织关系密切,继而导致牙周组织受到损害,是牙周炎治疗的主要关键。因此治疗上需要采用合适抗生素对牙菌斑进行控制。

此次研究中,我院对实验组140例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效果理想,综合治疗过程中有效指导了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护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应用超声波对患者进行治疗,配合丁香油混合碘仿、甲硝唑进行治疗,有效消除了牙周组织的刺激因素,对口腔病菌的生长进行抑制,恢复牙周的健康。其中甲硝唑对厌氧细菌具有针对性效果,半衰期较长,渗出性理想,水溶性以及黏合作用佳,碘制剂则具有显著的抑菌以及杀菌效果。综合上述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全口牙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改善情况比较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这与李惠玲[2]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牙周炎患者给予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值得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邢凤梅.57例牙周炎患者综合治疗结果分析[J].中外医疗,2009,27(9):121-122.

[2]李惠玲.综合疗法治疗牙周炎150例临床效果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