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1

浅谈教师如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石丙文

石丙文徐州市铜山区毛庄中学

提升教育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正如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长管培俊在《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的报告中所述:教师的实际水平还不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而要改变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观念,但是,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他们多年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也就不言而喻。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明大势,转角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网络化,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接受知识的渠道,已经由过去的“学校——大众传媒——家庭”变成了“大众传媒——学校——家庭”,学校和课堂不再是学生知识的首要来源渠道,现代的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手里已经捧着满满当当的一碗水,里面有时尚文化、同辈文化,甚至有对学校文化的批判。于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自己认为准备得很充分、很精彩的课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甚至受到冷落的情况。有时候,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不是教师能够回答的。

胡锦涛总书记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最新修订的《辞海》有关素质教育的阐释是:“所谓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教育。”立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得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由课堂管理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由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者,由教案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智慧创造者。因为只有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角色转变了,我们的课堂才会出现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学科教学整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符合“三个面向”要求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定标准,促实施

在教师有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后,管理者就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发展实际,制定出课堂教学标准,在学年、学期之初,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和老师们认真研讨标准,对照标准,仔细备教材。

我想,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一堂好课应该有以下四个标准:1.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学生兴趣盎然的课,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2.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好课,不仅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引发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有人说:一个不会提问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看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水平的高低,就是看这个国家的中小学生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有问题意识。3.能够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一定要有学生活动的环节,学生的“动”要有多维性:动脑、动口、动手,思考、表达、板演。有一则统计数据:看过的东西,能记住5%;说过的东西,能够记住20%;动手做过,记住80%。4.能够有较高的达成度。学习是一种思维过程,看其效果,一定要注意将学习外化为显性的结果。因此,教师要高度关注课堂教学的反馈,或当堂检测,或课后作业,或下节课课前检测。教师上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做到“三个尽量”:尽量有充分的信息准备,尽量有充分的双边活动设计,尽量有鲜明的思维特色。

引领老师课堂教学要做到:小步走,抓双基,重训练,勤辅导,快反馈。

三、听评课,重指导

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深入课堂听课,因为只有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学情和教情。

听课:不要被老师所讲知识牵着鼻子走,而应注意课堂全息搜索,更多地关注学生学的情况,关注学生在听课、质疑、讨论、展示的各个环节中的收获和困惑,这些,才是教师讲课过程往往忽略,而恰恰是听课者应该给予教师指导的地方。

评课:1.充分肯定教师符合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闪光之处,尽量挖掘其闪光之处,给予教师以成就感。2.中肯指出其不足之处。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委婉地道出,让他能够心悦诚服。简单粗暴的批评、否定,只会引起教师的逆反,不能达到改善其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3.立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认真听课、评课的基础上,督促教师写出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尽量做到同课重教,同课多教。这既是新课程、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需。

教学管理者可以采取定期听课、不断听课、评课的措施,激发老师内在的潜力,促进其专业不断进步。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老师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发展负责、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负责的态度,以积极心态和行动迎接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的挑战,我们也在做着有益的探索,相信我们一定会尽快转变理念,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