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应用降压药治疗的药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老年高血压病应用降压药治疗的药学分析

黄玉琴

黄玉琴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惠州516002)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应用降压药治疗的药学分析。方法: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00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每组各有100例。研究组实行硝苯地平缓释片+比索洛尔+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实行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治疗。分析两组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的血压控制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症状改善率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据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为患者制定最佳的用药方案,可显著提升其血压控制的效果,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关键词】降压药;药学分析;老年高血压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044-02

目前,老年高血压病在我国临床上比较常见,能够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通过正确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压,还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此研究中,笔者将着重分析老年高血压病应用降压药治疗的效果和药学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n=100)。研究组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在60~87岁之间,平均(69.2±5.1)岁;病程在3~20年之间,平均(9.2±1.1)年。对照组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在60~86岁之间,平均(69.5±5.3)岁;病程在3~21年之间,平均(9.6±1.3)年。患者入院后经检查确诊符合WHO高血压最新诊断标准[1],有完整的病历资料,依从性良好,既往无相关药物过敏史,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两组的年龄和病程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联合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以及比索洛尔,详细如下: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次,每日1次,维持治疗5~7d。氨氯地平,初始用药量为2.5mg/次,1次/d,此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合理调整用药量,需维持治疗5~7d。比索洛尔,5mg/次,对于病情较轻的病患,可调整初始用药量为2.5mg/次,若疗效不佳,可适当增加用药量,但不得超过10mg/d,维持治疗5~7d。

对照组联合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以及厄贝沙坦,即:厄贝沙坦,初始用药量为150mg/次,1次/d,对于年龄大于75岁的病患,可调整初始用药量为75mg/次,需维持治疗5~7d。本组硝苯地平缓释片与氨氯地平的用法用量同研究组。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的症状改善率、血压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x-±s),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为(136.45±6.37/82.01±11.94)mmHg,同对照组的(137.34±7.92/82.05±8.14)mmH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症状改善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3.讨论

现阶段,我国老年群体罹患高血压的概率非常高,若机体长时间处在一种持续性高血压的状态之中,将极容易引发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从而导致了血栓[2]。相关资料中提及[3],老年高血压病的病理特点较为特殊,故,临床医师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充分掌握其发病的特点,并结合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一份科学的用药方案。

ARB类药物能够对血管紧张素受体进行有效的抑制,并能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以及心绞痛等病症中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4]。CCB类药物能够对钙离子内流进行阻滞,可有效避免粥样硬化斑块中钙离子的大量沉积,比较适用于合并有变异性心绞痛以及血管弹性差等症状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一些新型的药物被广泛应用在了临床治疗工作当中。

硝苯地平缓释片能够对钙离子内流进行有效的抑制,并能由此起到扩张血管以及降低血管收缩性的作用,在治疗高血压中有着比较高的应用价值。此研究中,研究和对照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症状改善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来说,选择钙离子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亦或者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疗效。钙离子拮抗剂能够对动脉进行有效的扩张,而氨氯地平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钙离子拮抗剂,还具有舒张冠状动脉的作用。药理学研究表明,钙离子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方案不仅能够对血管收缩进行有效的抑制,还能起到改善内皮功能以及抗动脉硬化等作用。对于合并肾功能异常症状的患者,需采取≥3种药物联用的方式。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肌力的作用,对于心力衰竭病患来说,应禁用此药物。但也有报道称,β受体阻滞剂能够对心力衰竭所引发的心脏代偿性交感神经兴奋进行有效的拮抗,只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应从小剂量用药开始,此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增加用药量。

总之,于常规联用钙离子拮抗剂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之上,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施以CCB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且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吴培钿.老年高血压病应用降压药治疗的药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9):125-125,126.

[2]胡硕.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2):221-222.

[3]谭国平.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探讨[J].哈尔滨医药,2014,(5):285-286.

[4]赵春笋.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探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