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街区规划设计与城市空间关联性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对小街区规划设计与城市空间关联性的思考

刘剑1

上海辉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1105

摘要:以济南中建张马片区规划设计为例,对该片区总体规划设计情况和街道、建筑、小街区等细部规划设计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济南中建张马片区规划设计在对城市空间关联性的基础上,使片区拥有协调城市空间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城市各空间领域的协作,完成高效、和谐的城市空间设计。

关键词:张马屯片区;城市规划设计;空间关联性

0引言

作为复杂的空间综合体,城市内部空间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才能保证不同领域间能够实现设计协作。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片区规划设计在物质空间形态上呈现出日渐趋同的特点,导致城市空间的关联性被逐渐割裂和肢解。而在这样的城市空间中,人们难以体会人与人、片区与片区间的相互联系性,从而不利于城市的融合发展。因此,还要加强对城市片区规划设计中城市空间关联性分析,以便确保城市单一领域的规划设计能够与城市整体空间相协调。

1济南中建张马片区的概况

在全国范围内,济南城市设计都处于领先地位,以重塑历史地段、营造城市中心等特点而著名。济南新东站片区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开发的片区,需要借助开放空间走廊完成城市走道和行人网络的建设。张马屯片区的规划设计为新片区建设的第一阶段工作,总面积522公顷,规划设计理念为成为新片区整体缩影,注重完成可步行的绿道设计,成为片区交通中转中心,加强具有综合使用功能的社区中心建设。按照这一思路,预计将张马屯片区建设成为无车辆穿行的街道和BRT道路红线宽度网络,低层传统街区在高层综合使用的商业区块周边,借助融合得到的单向二分路和小干道为行人及车辆出行提供便利,从而使该片区成为济南的标志性新区。

2济南中建张马片区的规划设计和城市空间关联性的体现

在济南中建张马片区的规划设计,无疑对城市空间关联性进行了认真考虑,这点能够从片区规划总体设计和街道、建筑、小街区等细部规划设计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2.1片区规划总体设计

张马屯片区规划设计遵循八项基本原则,可以较好的体现片区与其他城市空间的关联性。在考虑中国高速城市化背景的基础上,片区致力于建设步行优先邻里社区,对街道穿行距离进行缩短,为行人安全和方便提供保证。为鼓励步行,片区将在主要步行路沿街提供相应的休憩和生活场所,优先进行自行车网络建设,鼓励民众使用非机动车,同时完成慢行专用道网络建设,为汽车行驶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1]。为对自行车、机动车和步行出行环境进行改善,需要完成街道密集网络建设,在宽度较窄的平行道路上进行交通量疏散。在公共交通设计方面,需要以公交车站为起点对住宅、工作场所和商业场所的步行距离进行覆盖,提供直接交通服务。为保持住宅和服务的平衡,需要完成地块指标设定,完成多功能混合的邻里社区建设,为居民提供可达性较高的公园和空间。在土地开发方面,则要将公共交通系统承载力与开发密度结合在一起,保证二者相匹配,并在就业集中地区完成多功能区规划。为避免片区空间无序蔓延,需要加强城区内部和邻近地区开发,缩短通勤距离,以维持职住平衡。此外,需要加强节能建筑和社区低碳排放供热系统、垃圾循环系统的建设,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从片区总体设计上来看,都是从整体高度对片区布局问题进行考量,借助交通设计加强各空间的关联,达到增加片区空间活力的目的。

图2张马屯片区街道规划设计

2.2片区街道规划设计

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中,城市空间是否具有高效性,主要取决于交通、基础设施和建筑的设计。相较于其他两个因素,交通对空间效率的影响更加明显,合理交通设计能够为城市带来诸多效益,如缓解交通拥堵情、降低出行对汽车的依赖性、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石油需求等。张马屯片区的设计就是从这一思路出发,结合济南城市整体空间设计需求,致力于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促进城市居民采用走路、骑自行车等方式出行,在降低家庭交通开销的同时,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片区规划正是处于加强城市空间关联性的考虑,从大局出发完成了城市流通系统设计,以便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效率得到提升。方案的核心在于,实现东西向绿廊和公共走廊的交汇位置设计,作为片区地铁站点,增强区位连通性。人们可以采用步行、骑自行车、驾车、搭乘公交等方式达到南部入口位置,而在街道沿线,则完成了丰富步行空间和业态设计,能够起到发展片区零售业态的作用。街道采用网格设计方式,如图2所示,相较于超大街区(500m见方)可以缩短约一倍的步行距离,避免因街道过宽导致行人被阻断或交通廊道被分解为单行道,并且可以利用支路网实现合理分流,为本地出行提供便利。采取该种设计方案,可对小尺度地块进行利用,达到增强片区归属感的目的。借助街道,可以加强片区内各个空间的联系,为民众提供良好步行环境,并为片区带来更多效益。

2.3片区建筑规划设计

从片区建筑规划设计上来看,由于采用网格的道路系统,片区将借助多样建筑体量混合利用的机会对城市空间进行丰富,在给居民带来安全感的同时,提供更多建设面积。在住宅开发方面,如图3所示,张马屯片区利用城市网格道路系统和小街区规划获得更大建设面积,提供怡人尺度和多样建筑体量,达到丰富城市空间和加强社区安全感的目的。而从城市整体空间形态规划上来看,采取该种空间布局方式可以借助华山进行绿廊的连接,提供舒适的步行和生活环境。沿着中间配备的公交绿道单向而分路和自行车道进行商店、咖啡店等建筑布局,则能完成活跃步行空间营造[2]。按照设计要求,零售店面建筑后退距离应在1m以内,写字楼和商业楼则在3m以内,住宅及公寓在5m以内,可以为人们提供步行连接。在建筑类型规划上,则采用创建天际线的方式完成小地块设计,以便使城市空间形态得到丰富,并对混合功能的公交中轴线进行强化。在实际设计中,还要结合临街界面和日照要求进行建筑体量、高度的灵活设计,避免建筑单调成排布局,确保城市空间能得到进一步丰富。在各街区内,高建筑大队哦位于场地南侧,体量小的多位于被侧,保障街道采光良好。而东西朝向采光朝向不好,重点进行地层楼建设。此外,需要围绕社区公园、市政服务设施和学校进行住宅区布设,完成社区中心地块的设计,加强各区块与绿道的连通。采取该种布局,可以使片区中的绿道密布成网,在为行人提供良好空间的同时,实现对片区公共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3]。在各街区,需要完成底层零售业的布设,完成不同商业写字楼、购物中心的设计,达到就业、商业和住房平衡。而为对传统济南临水社区进行呼应,达到加强城市空间关联性的目的,张马屯片区完成了特殊临水区域的设计,对济南传统风貌中的怡人空间进行传承。该区域围绕绿道实现社区公园的布局,设计有6层以下住宅,能够体现出济南老城的地层住宅区特色。

图3张马屯片区利用城市网格道路系统提供多样建筑体量

2.4小街区的规划设计

从张马屯片区的规划设计核心来看,就是借助小街区加强片区各空间的关联性,同时加强片区与整个济南城市空间的关联。在各小街区内,需要实现有限地块和公共空间的混合利用,完成半公共住宅区和完全公共商业区的设计,并且各街区完成中央庭院设置。采用该种布局方式,可以完成不同层次空间的划分,同时加强各个空间的联系和过渡。如图4所示,为大街区与小街区城市格网对比,小街区步行将优先于车辆,鼓励民众步行和开展街边经济活动。相较于大街区,小街区可借助空间的关联性增强社交活动。

图5张马屯片区街道等级图

3结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这一,中国正面临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城市人口在未来将持续增加,还要采用创造宜居、高效、环保城市的策略提高城市长期生存能力和能源效率,从而更好的推动城市化建设与发展。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城市片区规划设计中注重体现城市空间关联性,则能使片区拥有协调城市空间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加强城市各空间领域的协作,从而有助于完成高效、和谐的城市空间建设,继而更好的推动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超东.浅探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联性[J].建材与装饰,2017(15):87.

[2]倪敏东,陈哲,左卫敏.“城市双修”理念下的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以宁波小浃江片区为例[J].规划师,2017,33(03):31-36.

[3]谭文勇,孙艳东.弹性城市目标下的绵阳市朝阳片区城市更新改造设计初探[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29(01):91-96.

[4]莫文静.城市空间情感的表达——以重庆十八梯片区城市设计为例[J].重庆建筑,2013,12(09):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