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加强现金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1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加强现金管理

牟英杰孟凡荣

发展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经济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而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必然使集体经济日益空虚,削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的基础进而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强化农村财务管理,使农村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强化农村财务管理,亟需加强现金管理。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1.制度执行不到位,财会人员素质低

现金是日常经济活动中一种最重要的支付手段,可以随时购买所需产品物质,支付相关费用,偿还债务,也可以随时存入银行,由于现金具有流动性强及收付频繁的特点,在保管和收付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丢失、甚至被挪用、贪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凡是独立核算的单位都必须在当地银行(信用社)开设账户,所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在其所在地银行(信用社)开设账户,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货币收支业务都必须通过银行存款账户进行存款、取款以及各种收支转账的结算。由于现金用于日常收支的灵活性,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有些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普遍通过现金结算,有的村没有在银行(信用社)统一开户。有的村有在银行(信用社)开户但银行发生额很少。钱多了就用活期存折或定期存折,需要用钱就拿存折取,个别村存在公款私存现象,现金开支没有计划,库存现金没有限额,村级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库存现金有限额概念模糊,认为反正是钱,怎么用方便就怎么用。

2.农村银行(信用社)营业网点少。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山区,一般只有乡(镇)所在地才有银行(信用社)网点,大部分村所在地没有银行(信用社)网点,交通不便,取得现金不能及时存入银行。需要资金时使用不方便。

3.监督不到位,村级开支由现金支付已成惯例,会计对出纳的现金监督少,开户银行管理不严,没有制定现金库存限额。村级财务审计开展力度不够,上级有关部门管理不到位、指导、培训、教育少。

4.村级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村级财务管理知识。存在村干部插手现金管理的现象,容易引发贪污挪用等违法乱纪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村集体的利益。

二、加强现金管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针对存在问题,当前亟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现金管理。

1.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重申现金管理的重要性,调动村级财会人员遵守“现金管理条例”的自觉性,严格要求各村领导和财会人员依照财务制度办事。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在银行(信用社)开设账户。

2.建章立制,制定现金管理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所有现金均应及时入账,不准以白条抵库、不准坐支、不准挪用、不准公款私存,严格遵守现金库存限额制度,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建立健全现金开支审批制度,严格现金开支审批手续,对手续不完备的开支不准付款,对不合理的开支,经办人员有权向民主理财小组或上级主管部门反映,确保现金收支业务规范化。要定期与银行、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核对账目,要及时准确地核算现金收入、支出、结存,做到账款相符;要严格执行账款分别管理制度,配备出纳员(报账员)负责现金收支和保管工作记好现金日记账,并建立岗位责任制,非出纳员(报账员)不得保管现金,因工作需要委托他人代收款项的,代收人应当自收款之日起10日内如数交给出纳员(报账员)。支票与银行预留印鉴应当分别妥善保管。

3.大额现金支出申报制。对大额开支要按规定程序进行财务审批。

4.大力推行转账结算办法,减少交易往来的现金使用量,逐步实现票据化。对农村土地补偿费等大额支出可通过银行直接转到农户个人账户上,减少现金往来,防止虚报冒领。

5.强化监督职能,各村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对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现金抽查、盘点、核对,以达到账实相符,清查的内容主要是检查是否挪用现金、白条抵库、超限额留存现金以及账款是不是相符等,对于现金清查的结果,应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注明现金溢缺的金额,并查明原因,如有挪用现金、白条抵库情况,应及时纠正,对于超限额留存的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计监督时,对大额现金支出要深入调查取证,防止贪污挪用等现象。

6.加强收入票据管理,建立健全票据的领取、发放、缴销等管理制度,对票据进行全面清理,制定票据管理办法,设置票据领用核销台账,对使用后的收据存根统一送乡(镇)经管站核销,凡是收取费用,必须依法开据省一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款票据,严禁无据收费或使用自制自购的收款收据。

7.加大培训力度,各级农经管理部门应经常对村干部、农村财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财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指导,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使其在处理财会业务时,能把好政策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职能作用。

(作者单位:164700黑龙江省拜泉县三道镇政府农经站、拜泉县农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