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流产术者的心理疏导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1

对人工流产术者的心理疏导初探

高波

高波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丹江口442700)【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心理疏导。方法:通过对人工流产术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总结,分析后针对性给以关怀,进行心理疏导。结果:通过心理疏导后术中配合好,并发症少。结论:通过心理疏导后,并发症少,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012-01早孕妇女在做人工流产术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及精神紧张现象,甚至还有少数患者有羞涩的心理,为解决宫颈扩张困难,使手术者较好的配合手术,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为此,我们对早孕妇女在实施人工流产术中进行心里疏导,现介绍如下。心理疏导是医护人员以手术者的利益出发,围绕着如何满足手术者的心理需要,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和疼痛感的一种心理护理方法。

1术前疏导

目标:以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安定情绪为主。

措施:把握手术者的心理活动及主要情况,询问是否有人工流产综合征发作史。在预约手术时,可以通过播放“人工流产须知”的录音和交谈的方法使受术者了解手术的大致步骤,明白此种手术是一种安全简单的小手术,从而达到自我放松。对特别紧张恐惧的受术者可以允许家人陪伴进入手术室。执行者应坦诚的告诉患者“请放心,这是常见的小手术,我会慢慢给你做的我经常做这样的手术”等话语。

2术中疏导

目标: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痛閾值为主。

措施:疼痛反应除了与疼痛刺激的部位强度频率有关外,还受心理状态因素的影响,可运用暗示,转移,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手术时可以播放小音量的悠扬,慢节奏的轻音乐。扩宫颈时,大部分患者感到难受可以提前暗示患者“马上,可能稍有不舒服的感觉,一会就过去了”,执术者可以边操作边说:“好了,好了”,吸宫是受术者主诉最疼痛的时刻,此时护士可以选一个轻松的话题和其交谈,或做一些协助其分散痛觉的动作,如察汗,安抚中腹部等。有的受术者在疼痛紧张时往往喜欢抓住别人的手,护士可酌情给予协助。对出现喊叫,哭泣行为的受术者,不论单纯视为脆弱,娇气而横加责备饿。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宣泄,它可以减少受术者心中的抑郁和提高疼痛閾值,这与我们的疏导目标是一致的。而对未婚先孕者出于羞涩的心理独自暗自承受,咬紧牙关的掩饰行为,却更应该重视注意观察面色,脉搏的变化,切不可把鄙视情绪带到手术中,对她们中少数痛觉较敏感受术者的喊叫,切不可说带刺激性,有伤自尊的语言,加重她们的心理压力。

3术后疏导

目标:以关心患者的康复及生活指导为主。

措施:术后给患者一张“人工流产后注意事项”卡片,传授一些个人卫生,性生活,饮食等知识。讲解一般的生殖生理常识,使已婚受术者清楚怀孕是夫妻生活的正常现象。对避孕失败者要适当给予正确的避孕指导。未婚先孕受术者,术后情绪复杂沉重,此时医护人员以和蔼之言给予亲切的开导和安慰。并着重指出未婚同居的危害,表示可替其保密,使她们从心理上得到解脱,卸下思想包袱,恢复平静的心境。这样的疏导,能够有效的减少部分未婚先孕者为了面子,名誉,而私自坠胎的现象,还可避免个别受术者发生意外的后果和过激行为,以维护家庭,社会的和睦与安定,并有意于女青年的身心健康。

4讨论

通过对我院2005-2009年接受人工流产术女性的心理疏导,发现子宫穿孔,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大出血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是生活质量从而对从事人工流产术的相关医务人员在熟练规范专业技术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长期不懈的开展计划生育及人工流产术的宣传教育。(2)加强医学科普教育让广大受术妇女了解计划生育中基本的医学知识,有针对性的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减少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加强各级医务人员医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掌握心理护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减少受术妇女的身心创伤。

医务人员良好的心理护理技能,情感关怀,及时正确的心理疏导,稳定手术者的情绪,使患者较好的配合手术,是促进人工流产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在医疗进步的同时进一步的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达到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芹,朱军等对人工流产术者的心理护理.北京医学杂志.2010..32(4):239-240

[2]刘霞,洪惠,张梅等.人工流产者心理状态分析.中国心理学杂志.1994.8(1):21

作者简介:高波(1970.3-),女,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