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叵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7-12-22
/ 1

人心叵测

郑元绪

前两年我在公安口办杂志,里边有个栏目叫《刑案追踪》,无非是杀人、放火、抢劫等等,都是真事儿。读了这期《我的刑警故事》,又想起两桩旧案。

一个是命案。2004年小年夜,在上海松江打工的两个年轻人没钱回家,留在农民房东临时搭建的草屋里打发时光。来自贵州的一个缩在被窝里看连续剧;另一个来自安徽,忽然涌出一阵伤心,要跟朋友诉诉。“我这个人命真是苦,爸爸在我3岁时死了,妈妈在我4岁时改嫁,我小学都没念完就出来打工……,过年回不了家,女朋友几天前又和我吹了……”贵州仔没听进去,两眼紧盯屏幕,随口应付了一句:“你的身世蛮好的。”安徽仔连说三次都没得到回应,感觉受到极大伤害,回身拿把水果刀扎了过去,二人扭作一团,水果刀升级成了菜刀,贵州仔倒在血泊里,当场毙命。

另一个案子,时间更早一点。漂亮的英国女游客席琳在康定县跑马山游玩,山上游客很多。当她的男友到附近找开水泡面时,一个男人走近了她,指指前面的丛林,比比划划,勾起了席琳的好奇心。她离开草地,跟着他走了过去。谁料光天化日之下,席琳转瞬失踪,接着在丛林发现被害。案件惊动了公安部,英国探长还专程来华切磋破案,但罪犯从此人问蒸发。3年之后,在山区一个小酒馆里,几个人斗酒,比赛吹牛。在一片奚落、嘲笑声中,一个壮汉拍案而起:“你们有啥值得吹嘘,我还在跑马山上杀过人哩!”此话传到了警方,很快破案,还牵出了一个团伙。

两个“命值”悬殊的案子,让我想到了同一个问题。那位安徽的打工仔,平日不定忍受了多少饥饿、劳累和屈辱,早已默认了自己的卑贱之身。但就在那一刻,同伴的一点点漠视,却突然将他的自尊引爆;同命相惜的朋友,成了他“火山爆发”的牺牲品。跑马山的凶手,历经了3年的亡命之苦,却无法忍受酒友的嘲笑,为了“能力的证明”,不惜下了可能被捕杀头的赌注。该忍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忍住,于是一个犯案,一个归案。

这期《我的刑警故事》中的最后一篇,罪犯有如飞蛾扑火,更令人称奇。一个男子和朋友因误会而发生争执,失手将朋友打死,慌忙中伪造了自杀现场后潜逃。多年后,这男子成了编剧,把深藏心底的秘密写进了剧本。不知这些年来,有多少梦魇让他彻夜难眠。一定要“诉说”出来!他也是忍无可忍了。

我们看待许许多多的事情,往往习惯于简单的因果逻辑,却忽视一个人内心的复杂和丰富,便觉得他的行为是那样不可理解,他的心理是那样匪夷所思。看的多了,才知人心的深处都有先天的暗疾,或暴戾或敏感,或脆弱或虚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便可引他步入生命的雷阵;为求心灵的舒展,置危险的后果而不顾。

去年颇受好评的小说《朗读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极端的例子。女主人公汉娜,二战中曾为纳粹服务。在战后一次关于教堂失火烧死囚犯的审判中,她被指控为一份《报告》的起草人,这将使她难逃重罪。其实汉娜是一个文盲,这一事实无疑会让她摆脱干系。但汉娜服罪了。她宁愿坐牢,也不愿暴露文盲的真相,她觉得那是更大的羞耻,无法忍受。

这种心思,谁能猜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