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体会

阿孜古丽?艾合买提祖丽阿亚提

阿孜古丽?艾合买提祖丽阿亚提(伊宁市人民医院835000)

【摘要】目的: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措施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并进行抢救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边转运边抢救,实验组32例在现场直接进行抢救,并在病情稳定后再转运至医院进一步抢救,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及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现场抢救时,其生命体征改善及预后改善的良好性,建议医院在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际的抢救中,优先考虑现场抢救至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行转运的抢救措施,以便能尽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体会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159-02

急性左心衰竭主要是指患者由于心律失常、心肌损害、心脏瓣膜疾病、左室前后负荷过重等原因所导致的急性心肌收缩能力及排血量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最终引起以肺循环淤血为主的呼吸困难、缺血缺氧的症候群。急性左心衰竭作为内科常见病的一种,由于起病急骤,病情严重,使得死亡率也极高,因此,临床上针对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必须要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并进行抢救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4例,男女比例为36:28,年龄在4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3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关于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引起患者急性左心衰竭的基础疾病为:风湿性心瓣膜病6例,冠心病27例,扩张型心肌病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老年性心瓣膜退行性病变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选择边转运边抢救的方式:不论患者是在家中突发急性左心衰竭或发病后已送至医院,先在现场快速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吸氧等处理,再将患者转运至规定的抢救室,并于转运途中给予体位、静脉抢注西地兰、速尿等抢救。

而实验组患者实施现场抢救至病情稳定后,再行转运的方式:⑴体位及吸氧。协助患者取端坐位,下垂双腿,15min四肢轮流扎止血带。同时给予患者高氧流量吸氧,氧流量为4—8L/min,并于湿化瓶中加入浓度为25—50%的酒精。⑵镇静及利尿。于现场立即为患者注射剂量为5—10mg的吗啡,并立即静脉注射20—40mg的速尿,以起到镇静与利尿的作用。⑶血管扩张剂。排除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之后,其他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并根据血压调整滴速。⑷以上多种有效性抢救措施在应用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若病情趋于稳定时,则立即转运,转运后再对患者行其他抢救,包括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抢救、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心律失常、积极抗感染等[2]。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抢救后的生命体征指标,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治疗效果分类为: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好转:心功能改善≥1级,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有效:心功能有改善,但尚未达到1级者;无效: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在P<0.05时表示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对照

实验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对照(x-±s)

3.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作为内科急重症之一,具有起病急骤、病情严重、病死高等特点,因此,临床上针对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必须要分秒必争的抢救治疗。如果患者本身是在医院发病,那急救时间相对来说就会充分很多。但实际上大多数患者是在家中没有预兆地突发疾病,如果再对患者进行搬运送往医院,一是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二是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因不慎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基于这种情况,在120急救普及的今天,患者及其家属应该充分地利用120求助,使医护人员能尽早赶赴现场,对患者实施救治。因此,建议医院在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际的抢救中,优先考虑现场抢救至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行转运的抢救措施,以便能尽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昌红,等.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45-46.

[2]王兴斌,陈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3):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