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声乐教学分析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1

幼师声乐教学分析与探索

刘爽爽

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当前,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师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其数量要求,但其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仍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声乐课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中重要的技能课程,是幼师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师声乐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及幼师音乐基本素质的提高,是伴随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幼师声乐教学分析探索

一、幼师教育专业的特殊性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幼师正逐步成为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与普通教育工作者不同,幼儿教师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由其施教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主要体现在:

1.教学对象的主动性和不成熟性。幼儿时期是心智发展增速、形成独立认知结构和思想感情的重要时期,对外界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出主动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然而受到自身思维发展阶段的限制,其对于周围事物的甄别能力尚不成熟,且易发生不可预期的行为变化。

2.教育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与其他阶段教育工作者专注于某一课程教学不同,幼师的劳动任务涉及各个方面,不仅要关注儿童身体健康,还要传授基本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3.教学过程的创造性和长期性。儿童先天资质的差异,及其注意力不集中、接受能力差的特点,更加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幼师声乐教学的现状

声乐作为再创造艺术,是集语言、音乐、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对于健全幼儿的人格、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启迪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声乐教学是中职幼儿师范学校一门重要的技艺课程,是幼师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幼师音乐教育现状,发展相对迟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欠缺,职业学校的生源基础薄弱,且主要来自农村及偏远地区,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对音乐常识与理论所知甚少,不同程度地存在乐感不强、缺乏自信等问题。

2.传统的声乐教学习惯于采用“示范、模仿”、“练声、唱歌”为主的灌输型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习惯于被动模仿接受,缺乏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

3.经过声乐教学指导,学生基本可掌握理论技巧,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将理论学习知识应用于学前教学课程中,并灵活融会贯通,难以满足现阶段对高素质幼师人才队伍的要求。

三、幼师声乐教育的探索

1.加强气息练习。“气乃音之本,气动则声发”,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歌唱声音的力度、亮度、清晰度,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而“哼鸣”和“打嘟”练习是一种气息基础训练的有效手段。初学者通过练习“哼鸣”和“打嘟”,有助于体会正确的气息支点,保持喉头的相对稳定和训练声带的灵活性,使隔膜、腹部的肌肉有机地结合产生强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始终处于一种“自由振动”状态,不仅能改正一些错误的发声方法,也能帮助学生较快地体会和建立正确的发声和歌唱状态,进而快速地提高演唱发声技巧。

2.提高鉴赏能力。能正确地分析、处理常见的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特别是幼儿歌曲,对于幼师音乐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音乐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做一些伴奏分析,即对一首乐曲的曲式、调式、节奏、和声、风格、情绪等进行分析,也可让学生多练习一些儿歌编排的琶音及和弦、调性调位等,同时开设音乐欣赏课,提高幼师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感悟、想象及理解能力。对于幼师学生来说,理性地分析音乐和感性地鉴赏音乐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音乐作品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并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生动地传授给幼儿,让其受益匪浅。

3.调整教学模式。由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差异,教师必须在兼顾所有同学的基础上因人施教。许多学校幼师专业技能型很强的声乐、钢琴课都是采用的集体教学,一个班上三十多学生,根本无法做到因人施教。可以通过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为辅的方式,在初步了解学生综合素质及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并侧重基本技能的练习,将小组教学穿插在集体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声乐基础以及弹奏能力分小组教学,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不同条件和水平的学生都有一个基本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技巧。

4.加强综合修养。师德是幼师教育中永恒的主题,幼师作为一个具有使命性的工作,作为幼儿教育者理应具备相应的责任心和师德,尤其面对的是人一生重要的幼儿阶段。幼师不但要提高个人的专业修养得以传授给幼儿,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些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很多幼师只注重专业能力的传授而忽略了道德文化方面的传授,这并没有在“质”上对幼儿产生影响。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幼师修养的熏陶,改变他们的一些消极想法,输入师德、责任心、使命感等思想。

幼师专业以其特殊性,在社会中有着其特有的作用。作为培养幼师的音乐教师或院校,肩负着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重任,应该发挥促进者和引导者作用,打破传统,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努力提高幼师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培养他们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其思想品德等精神修养,为中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培养可靠有力的人才,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有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