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发展信息学文化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发展信息学文化的重要性

陈曙光

陈曙光(安徽省铜陵市金昌小学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信息技术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要注重信息技术特色文化环境建设,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感受信息活动,还要享受信息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课程实施的层面上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索,以增加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涵,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文化环境;重要性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不只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与学习方法的传授,应超越技术本身,深入到学生的情感态度,要在信技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的信技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技的好奇性,培养学生热爱信技的情感;感受不同于其他理论学科的思想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信息的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

我们要把信息学作为一种文化,尤其应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教学中认真对待并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

要注重信息技术特色文化环境建设,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感受信息活动,享受信息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课程实施的层面上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索,以增加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涵,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

信息技术并不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学科,它具有有超越国境、人种、语言的特点。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的信息技术活动中很少有教师能重视信息学内在文化价值的建立,造成许多学生觉得信息技术就是学习使用电脑,学习使用新技术,即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忽视了信息技术的文化教育价值,忽视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和对人素质的影响。据调查,现阶段信息技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来自于国外,我国信息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缺乏。说明我们在孩子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积累,但失去的更多。那么,如何建设信息技术文化环境呢?笔者将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来进行阐述。

一、突出信息学科技文化内涵

学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文化的竞争。一些名校的优势就在于厚重的文化,一种难以言说的氛围。我们建树信息技术文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随着我们的信息技术理论不断提升,必将经历一个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显然,它包括外在文化与内在文化。外在的文化相对稳定,教科书一直在提示学生们注重协同合作,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内在的文化相对隐晦独特,每个学校学科之间都有所不同,需要学校教师们用心培养。但要注意两者的互为补充,互为协同。

在多年的学校建议中,我校一直没有放松科研课题的研究,特别是关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在2009年又参加东北师大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2010年我们学校申报安徽省铜陵市市级课题,正式进入研究阶段。这些课题的研究把学校的信息技术文化研究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通过课题的研究学校里的信息学文化的氛围非常浓厚,给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色彩,成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外在文化酿造浓郁的学科氛围

我们在学习兄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从特色建设的理念上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接,确保各项活动纳入生活教育的体系。在用不同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学生的成果,有电脑绘画比赛活动、电子板报设计小组、机器人兴趣小组等。学校的红领巾小广播也均开出信息技术方面的节目。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文化硬件建设有利于面向更多的学生,而不是使少数的学生受益。

三、内在文化凝结向上的信息学精神

学校不仅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物理环境建设,更为看重的是内在文化素养提升,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家长在办好、深化信息技术特色的价值观认同、信息技术精神的培养上,我们的教师带领学生在浓郁的信息学氛围的陶冶下,不同学科的教师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有种偏爱,能如足球迷一样一下子能如数家珍地报上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名字,知道编程,了解建模,会熟练的操作信息技术程序。能够在信息学奥林匹克比赛中获奖,我们常常通过各种渠道给予大力宣传,他们立刻成了校园的明星。

总之,我们认为,构建信息技术文化环境是解决信息技术课程存在问题的必由之路。事实上,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已经很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已使我们看到或者感受到了这种回归。当然,具体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取舍的问题,还需要我们经过不断的论证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

[2]贾靖林.林文婷.熊才平.黄伟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文化的启示》现代教育技术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