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患儿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肠套叠患儿的护理体会

王艳秋

王艳秋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0)

【摘要】目的:浅谈肠套叠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儿的细心护理,39例患儿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儿病情正在好转。结论:对患儿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肠套叠患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217-01

小儿肠套叠是指某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本病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发病年龄以4~10个月的婴儿为最多见,其中男孩比女孩多2~3倍。以春、夏季发病较多,与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和婴儿腹泻的发病情况有关[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患儿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肠套叠患儿40例,其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5~11个月。

1.2结果:40例肠套叠患儿经过我院的护理后康复率高,已经有39例患儿痊愈出院,1例患儿病情已经出现好转。

2护理

2.1护理评估

2.1.1患儿方面:患儿的出生史、喂养史以及母亲的妊娠史;患儿的饮食习惯、食物过敏史及有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病毒感染;患儿呕吐、便血、腹痛的动态变化;患儿有无腹膜刺激征和其他中毒症状[2]。

2.1.2家长方面:家长的心理状况和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患儿家长是否得到和疾病、治疗护理等相关的健康指导。

2.2护理诊断

2.2.1患儿方面:疼痛与疾病有关;生命体征改变与脱水、酸中毒有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呕吐、禁食、胃肠减压等因素有关;潜在并发症:伤口感染、盆腔感染,伤口裂开,肠粘连。

2.2.2家长方面:焦虑与对疾病的不了解和对手术治疗效果缺乏信心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治疗护理知识有关。

2.3护理措施

2.3.1患儿方面

(1)空气灌肠复位患儿的护理

1)复位前肌内注射巴比妥类药或异丙嗪、阿托品,可使患儿安静合作,减少肠管痉挛,便于复位。

2)复位后需输液,继续纠正脱水、酸中毒,并注意治疗效果。

3)严密观察整复后的表现:患儿安静入睡,不再有阵发性哭闹,呕吐不再出现;腹部扪诊原有肿块不再触及;肛门排气并排黄粪便;炭剂试验:口服活性炭,6~8小时后观察排出黑色炭末大便,即证明肠道已经畅通,梗阻解除。

(2)手术患儿护理

1)术前护理:术前常准备3~4小时,静脉输入水、电解质,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必要时输血;留置胃管,给予胃肠减压;高热患儿应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降至38.5℃以下方可手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氧气吸入;术前准备:常规检查、备皮、普青皮试、术前用药等。

2)术后护理:禁食、胃肠减压,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及性状,记录24小时出入量[3];继续应用抗生素,静脉输液,保证禁食期间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防止感染;术后肠道蠕动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给予少量流质;2~3天之内常有腹泻,排出肠内积存物,故开始应减少进食量,减轻胃肠负担,待腹泻等症状消失后,逐步恢复原来饮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①伤口感染:术后3~5天,体温下降后重薪上升,伤口疼痛,切口红肿,若局部有波动,应及时引流脓液;全身应用抗生素。②伤口开裂:是肠套叠术后比较危险的并发症,这是由于营养不良、切口感染、术后腹胀、哭闹腹压增加等原因造成。应立即用消毒巾包扎,送手术室重新缝合。③盆腔感染:多见于肠切除吻合术后患儿。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为黏液性,伴有发热、腹痛。肛门指检直肠前壁膨隆变软,为脓腔形成的表现。可经直肠前壁做盆腔引流。④吻合口裂开、腹膜炎:术后3~5天,患儿精神委靡、呕吐、腹胀、全腹有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恢复后重又消失,应立即再手术。⑤肠粘连:肠套叠复位术后肠壁浆膜炎性反应,容易发生肠粘连。出院时应嘱家长给患儿进容易消化的食物,勿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腹部不要受凉,以免发生肠功能紊乱,诱发粘连性肠梗阻。

2.3.2家长方面

心理护理,耐心倾听焦虑的原因,给予最大限度的安慰,举例说明疾病的预后;告知家长目前治疗的方案,手术的简单过程和术后护理基本知识包括饮食和活动的注意事项等。

3讨论

诊断:如果肠套叠的四个典型症状即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均具备时,诊断往往比较容易,尤其是出现果酱样大便及腹部腊肠样肿块最具有特征性。但有10%~15%病例缺乏典型表现,诊断则需进一步辅助检查。空气结肠灌肠X线检查:在做空气灌肠前,先在X线透视下观察腹部正侧位,了解肠管充气情况,以防止原已有肠坏死、穿孔情况,不宜再做进一步检查,应早期手术探查。以8kPa(60mmHg)的压力注气,套叠顶端致密之软组织肿块呈半圆形,向充气之结肠内突出,气柱前端形成杯口影。当气体到达回盲部,往往见到巨大的充盈缺损。钡剂灌肠X线透视:若疑有肠套叠可做钡剂灌肠,X线透视下看到杯状阴影、钳状阴影、筒状薄膜与一系列平行之环、细长的条状阴影其中之一,即可明确诊断。B超诊断:可避免X线照射,B超对肠套叠的肠管横断扫描时可显示“同心圆”或“靶环”块影,其影像特征是一个较宽的环状低回声区包绕着一个呈高低相问混合回声或呈一致性高回声的圆形中心区[4]。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78-1282.

[2]徐丽娟.肠套叠14例临床误诊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23期.

[3]王素萍.5例新生儿肠套叠的观察与护理[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4]王川.超声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