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记录24小时出入量的误差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心衰患者记录24小时出入量的误差分析

陈美英缪星

陈美英缪星(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26区福建福州350001)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023-02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近年来,心衰患者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限制钠水的摄入量是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准确记录心衰患者24小时的液体出入量可以直接反映病情的变化。液体出入量、排出量的计算和记录是基础护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详细而准确的记录对了解病情、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是基础护理质量的标志之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诸多原因导致记录24小时出入量的误差大,影响治疗。现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原因分析

1.1患者及家属自身的原因

1.1.1不重视出入量的记录。由于对心衰知识的缺乏,导致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不知道准确记录出入量的重要性。

1.1.2记录的连续差。心衰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患者家属处于轮流交替状态。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后,家属之间存在沟通不及时或不准确。

1.1.3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记录出入量的准确度。

1.2护士的原因

1.2.1需记录24h出入量的病人,护士仅统计病人的输入液体量和尿量,对饮入量、引流量等无具体准确统计。

1.2.2护理人员对出入量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深、责任心不强、大多依靠病人和家属提供的资料,单凭经验估计出入量。

1.2.3护士不能一直陪在病人床边,对陪伴和神志清楚的病人需要他们提供一部分资料,但他们知识缺乏,未能掌握正确的记录方法,不能准确及时记录出入量,或者因为疏忽没有保留排出液,造成漏记、多记、少记。

1.2.4护理人员健康教育不到位。

1.2.5对粪便、呕吐物、汗液、引流液及伤口渗出液中出量的计算及记录是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呼吸、皮肤、代谢等不易测量项目的漏记。

1.3容器的原因

1.3.1测量繁琐。男患者在测量尿量是相对简单,接尿壶即有刻度,女患者则需要在接尿后予以到入量杯中读取刻度。而应用尿布湿的患者则需要通过计算后才能得出尿量。

1.3.2容器无刻度,仅凭主观估计记录出入量。使用不准确的量具,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的引流袋都标有刻度,但实际量与引流袋所指的刻度有相当大的差异,并且如果在两刻度之间时更难估计,有的引流袋还存在漏滴现像。

2对策

2.1加强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护士在要求患者记入24小时出入量时,应告知患者:为什么要记24小时出入量,记24小时出入量的目的。对心衰患者治疗中,24小时的出入量是否平衡,是反映心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利于医生对病情的诊疗。当患者和家属认识到记入24小时出入量的重要性后,会积极的参与治疗和护理,准确记录出入量。与此同时,护士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并注意语言通俗易通。

2.2教会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的方法24小时出入量是指晨7点至次晨7点。并为患者准备用物,为确保记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体现人文关怀。护士应在健康教育的同时,为患者准备好笔、纸和量杯。必要时备50mi注射器、电子称,供尿量极少和应用纸尿裤的患者使用。

2.3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思想、业务素质有的护士法律意识不强,对记录出入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责任心,记录时粗心大意,造成少算、误算、漏记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护士工作繁忙,有时回顾性记录未做到及时准确,因此,不能科学地反映病情变化。对此,我们应该经常性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医德教育,使护士具有法律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出入量的记录工作。

2.4加强对护士相关业务培训,提高护士观察分析能力在记录过程中,由于护士素质参差不齐,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缺乏对病情观察的能力[2],不能及时预见病情发展及并发症,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必须加强对护士基础知识及观察能力的培训,有的科室组织专业理论和临床观察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护士的观察分析能力。

2.5完善出入量记录,提高记录准确率制订更科学、更准确的食物含水量表及专门的出入量记录表,为正确记录出入量提供依据。例如入量记录应尽量估算出固体、液体食物的含水量,准确记录液体输入量、排出量,尽量细化入、出量内容。避免对汗液、伤口渗出液等不易测量项目的漏记。如果排泄物偶然未测量即倒去,应在记录表上及时注明并估计相应的出量,对渗出液、汗液的计量可分别采用称量敷料和衣物重量增加的方法。呼吸道失水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测量或折算,如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呼吸道失水约350ml/d,如有呼吸道感染或气管切开则失水量增加[3]。

2.6使用标准的量具一次性引流袋和尿壶不能作为计量工具,需使用有标准刻度的量杯或量桶,如有漏滴现象应及时更换,并且每次倒液体后要及时关闭开关[4]。

2.7使用纸尿裤患者计算尿量计算方法:用电子称取使用前纸尿裤的重量(以g为单位)ml,使用后纸尿裤的重量m2,用m2减去ml,即本次尿量重量m0,如此将24小时尿量总∑m0,患者尿量比重ρ(尿比重依据入院后的尿检测得)。根据物质质量计算公式:m(质量)=ρ(密度即尿比重)v(体积),计算24小时尿量∑v=∑m0/ρ。

2.8积极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一天中,患者摄入和排出的次数较多,护士不一定都在身边(特护除外),需要患者及家属提供一部分资料。因此,操作前要向家属详细解释其目的、意义,向患者及家属发放食物含水量表及出入量记录单,帮助他们掌握记录出入量的准确方法。

2.9温馨提示卡的应用在病人床尾卡表栏内插上温馨提示卡。内容尾简明扼要、通俗易通的温馨语言及记入24小时出入量的示例。以提醒患者及家属记24小时出入量,并做好家属间的交接工作。弥补健康教育的短暂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经上述护理对策实施后,实现了心衰患者准确记录24小时出量,协助医生判断病情,改进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暐,林英,张福春.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年再住院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5):352-355.

[2]张威,出入量计算量中的计算误差和纠正措施[J].医疗装备,2010,31(8):89-90.

[3]康占菊,周荣慧.一般患者护理病历书写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0-21.

[4]毛敏辉.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的临床意义和方法[J].河北医学,1998,4(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