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1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高洪磊

高洪磊山东青岛平度市李元街道唐田小学266700

时代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正日益广泛地应用在世界的各个领域。正因为如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时代对少年儿童的迫切要求。所以,上至大城市,下至农村的各处小学,几乎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那么如何上好这门课就成了摆在各位专职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采用发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主要方式,虽然两者在性质、过程、作用等方面各有优劣,相互为用,但基于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更适宜采用以发展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兴趣,虽然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教师与其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言语讲解上,还不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悟”出这些知识。这样既达到了知识点教学的目的,又助于培养学生的智慧能力,增强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学会发现的技巧,还有利于记忆的保持。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不仅直接获取了新知,同时也学会了靠自己获取新知的方法,其学习主体性得到发挥。这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新知并让其强化记忆要好得多。

二、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1.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学生求知欲

学习兴趣有按“好奇心——求知欲——兴趣”依次逐步加深发展的规律。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在好奇心发展为兴趣的过渡环节,也是兴趣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内部基础。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并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发展学生兴趣的核心。研究表明,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失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认知缺失感、震撼感和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步步深入问题的核心,最终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问题解决后,学生原有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而新的求知欲同时产生。这样,借助于求知欲的滚动发展,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不断地得到增强。

2.注重教学、应用、趣味三结合,突出趣味性

实践经验表明,改变纯知识教学的枯燥性,实施知识教学、应用、趣味三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计算机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变学生“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的兴趣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法:

(1)让学生在游戏中“乐学”。此法在低年级阶段最为适用。例如,在英文键盘输入的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基本键位后,即可安装趣味性强的指法游戏。

(2)注重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布置难易适中的应用性作业,巩固知识教学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物化”自己的计算机思维过程,使其欣赏、评价自己的活动作品,看到进步和希望,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让学生打一封信、写一篇作文或编一份小报等;在教学WINDOWS附件中的“画笔”时,让学生绘一幅作品等。这样做就能实现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把美术知识运用于编程绘画,结合语文知识进行文字输入与编辑,把数学知识变为编程设计的基础,学以致用,其乐无穷。

三、因年级施教

不同年龄的学生,其自身的知识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更重要的是性格特点也不一样。所以,就必须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年龄的学生,而且要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意识。

总之,小学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所以就不能用单纯的让学生接受哦知识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同时,也为了能做好教学工作,我们就必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这门新兴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