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通气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扎修补术中麻醉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喉罩通气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扎修补术中麻醉应用探讨

王勇

王勇(弥勒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弥勒652300)

【摘要】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扎修补术中麻醉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50例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结扎修补术的儿童。采用咪达唑仑0.1—0.2mg/kg、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5mg/kg麻醉诱导后,面罩扣紧口鼻自然呼吸:潮气量低于5ml/kg时的患儿,植入喉罩,听诊法和观察胸廓运动确定喉罩在正确位置后行手术;潮气量大于5ml/kg的患儿,不植入喉罩行手术。两类麻醉方法患儿均以100mg/kg/分钟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连续监测ECG、MAP、HR、SPO2。结果:两类麻醉方法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呼吸道堵塞、咳嗽、喉痉挛、及胃内容物误吸等不良反应发生,均通气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喉罩植入的患儿无术后咽痛发生。结论:喉罩通气技术,使用相对简单,无创伤,对短小手术,术中肌肉松弛要求不高,若掌握方法恰当,在临床麻醉中可部分替代面罩和气管插管通气,可在小儿的短小手术麻醉中推广。

【关键词】喉罩短小手术小儿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111-02

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扎修补术,应用氯胺酮麻醉,术后清醒时间长,抗胆碱药使用不当,分泌物增加,有误吸的危险;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操作复杂,麻醉管理困难增加,费用较高。喉罩通气道,简称喉罩,是安置于咽喉腔,用气囊封闭食管和咽喉腔,经喉腔通气的人工气道,作为一种通气道控制技术,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的麻醉学家Brain发明,既可以选择性地用于麻醉,也可用于急症困难气道。近年来,某些国家和地区在全麻中使用喉罩的比例已经大于气管内插管[1],喉罩在我国使用经验较少,为探讨喉罩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扎修补术中的应用,特选择50例患儿(喉罩使用33例,未使用喉罩17例)的麻醉方法,现报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50例行择期腹股沟斜疝结扎修补术的儿童,全部为择期手术,男43例,女7例,年龄5-12岁,体重22-50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I级,术前检查无活动性乳牙。手术时间30-90分钟,平均53分钟.

1.2方法术前皮下注射阿托品0.15mg/kg,浅静脉置管滴注5%GNS,连续监测ECG、MAP、HR、SPO2。用咪达唑仑0.1—0.2mg/kg、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5mg//kg麻醉缓慢诱导,咪达唑仑总量不超过2mg,所有麻醉药物推注时间不少于5分钟,。诱导结束后观察患儿反应,面罩扣严口鼻,观察患儿自然呼吸下的潮气量,潮气量低于5ml/kg时的患儿(喉罩通气组I组),经面罩加压给氧去氮3-5分钟后植入喉罩,20-30kg的小儿置2-2.5号喉罩,30-50kg的小儿置3号喉罩,听诊和观察胸廓运动确定喉罩在正确位置后行机控呼吸,潮气量8ml/kg,呼吸12次/分,吸/呼比1:1.5;潮气量大于5ml/kg的患儿(未用喉罩通气组II组),不植入喉罩行手术。两组患儿均以100mg/kg/分钟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I组术毕前5分钟停用丙泊酚,改为手控呼吸,当潮气量达8ml/kg,呼吸空气SPO2达98%及以上且患儿不能耐受喉罩时,拔出喉罩,改为面罩通气,待完全清醒哭闹或对答自如,生命体征平稳后,继续面罩吸氧,监测ECG、MAP、HR、SPO230分钟后送回病房。

1.3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均以-x±s表示,行方差分析,q检验两两比较。

2结果

两组均无1例改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无1例咽喉痛,两组麻醉期间MAP、HR、SPO2的变化分别见表1、表2。

表1喉罩置入组围术期MAP、SPO2、SPO2的变化(-x±s)

由表1、表2可见,MAP两两比较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O2术前和置入LMA、术前和拔LMA时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与II组组间和组内对照,术中MAP、HR、SPO2两两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与术中比较为P<0.01,有显著性差异;I组置入LMA时和拔LMA时比较P<0.05,有差异但不显著,显示拔LMA时的氧合状态与置入LMA时无异。

2讨论

喉罩是新型的介于气管插管和面罩通气之间的控制呼吸道的一种麻醉工具。它是盲置入在咽喉部喉入口周围形成一低压圈且可应用于正压通气的装置,有报道可用于吸入麻醉[2]。喉罩置入技术简单易学,当同时出现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困难时,喉罩几乎成为一种最主要的气道支持设备,是一种救命的通气措施[3]。对很多短小手术,对肌肉松弛度要求不高,可以尝试采用喉罩置入麻醉。喉罩在很多基层医院,麻醉医师认知度和掌握程度不高,不能作为常规麻醉,喉罩的应用应在经过培训的高年资麻醉医师指导下进行,笔者医院就曾发生1例成人应用喉罩管理不当至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发生。

通过本组33例小儿应用喉罩麻醉,体会到喉罩的应用优点:(1)喉罩使用技术简单易学,经过观摩几例后,麻醉医师均能掌握该门技术;(2)应用喉罩得当,可以减少因应用面罩对眼神经和面神经的压迫,因应用气管插管带来的一系例并发症;(3)应用喉罩时,因采用的均是短效的对精神影响较小的静脉麻醉药,可减少因小儿麻醉常规采用氯胺酮麻醉对小儿的精神及氯胺酮多次麻醉对智力的影响,喉罩麻醉后,术中、术后通气良好,清醒时间短,本研究显示,33例患儿术后清醒时间在10分钟以内,扩大了手术间周转率;(4)在浅麻醉下,喉罩比气管插管更容易耐受,患儿通常在难以耐受喉罩之前就已经清醒,本研究结果显示,拔出喉罩的时间均在手术结束前5-10分钟;(5)使用喉罩后咽喉痛发生率很低,本研究无1例咽痛发生,有报道咽痛发生率为7%,气管插管咽痛发生率达47%。喉罩的缺点:(1)由于套囊的密闭不如气管内导管的可靠性强,有误吸的可能,对有误吸风险的患者禁用,当气道峰压大于20cmH2O时,有至胃胀气的风险,因此喉罩适合有自主呼吸,麻醉中不使用肌肉松弛药的病人;(2)气道解剖异常的患者不宜选用。

综上所述,喉罩作为一种新型的通气工具,使用方法简单,无创伤,是一种很好的过度性气道,为气道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对患者躯体和自主神经反应影响小,应用于不需要肌肉松弛药的小儿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在临床麻醉中可部分替代面罩和气管插管麻醉。

参考文献

[1]JohnH,PennantMA.TheLaryngealMaskAirway[J].Anesthesiology,1993,79:144-163.

[2]LeachAB,AlexanderCA.Thelaryngealmask:anoverview[J],EurJanesthsiolSuppl,1991,4:19-31.

[3]郭曲练,姚尚龙.临床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