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质量评价在提高骨科病房护理质量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疼痛护理质量评价在提高骨科病房护理质量中的效果

田庆蕾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610000

【摘要】目的:讨论疼痛护理质量对提高骨科病房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骨伤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疼痛护理质量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进行护理后24h、48h、72h疼痛评分分别为3.66分、2.03分、1.41分,对照组护理后24h、48h、72h疼痛评分分别为5.05分、3.81分、2.95分,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占总比11.5%,对照组使用镇痛药物占总比40.4%,实验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高达96.2%,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69.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6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4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质量评价能够显著提高骨科病房护理质量效果,促进护士发挥在疼痛管理中主导地位,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疼痛护理质量;骨科;病房护理;质量评价

骨科临床治疗患者中最常见症状是疼痛感,疼痛影响患者情绪变化,促使患者做出行为和心理上的反映变化[1]。我国目前正在逐步开展疼痛专科护理工作,但由于医疗环境提升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提高,护理规范培训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骨科病房中被广泛关注,专科护理质量也成为医院护理质量核心评价指标。本组实验针对疼痛护理质量提高骨科病房护理质量效果进行分析,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所收治患有骨伤患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4.3+1.2)岁,骨损伤类型包括:股骨胫骨骨折15例,跟骨骨折2例,股骨头坏死27例,膝关节韧带损伤2例,锁骨骨折1例,掌骨骨折1例,半月板损伤4例,踝上肱骨骨折2例,髌骨骨折6例;实验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9.9+1.5)岁,骨损伤类型包括:股骨胫骨骨折16例,跟骨骨折2例,股骨头坏死12例,膝关节韧带损伤12例,锁骨骨折3例,掌骨骨折3例,半月板损伤2例,踝上肱骨骨折6例,髌骨骨折4例。患者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后监测,肉眼监测患者伤口及组织流血情况,遵照医嘱对患者合理用药,预防伤口感染,对患者情绪进行抚慰,监测患者神智意识;患者安静后进行健康知识指导,保证患者充分了解术前术后各项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搭配营养,促进术后康复,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同时加强病房通风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出院后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康复训练[2]。

实验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提高护理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1.2.1建立疼痛指标

由专业护理工作人员依据《骨科常见疼痛的专家处理建议》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建立疼痛评价指标。按照患者入院、术前评估、术后处理干预、患者满意度等建立疼痛护理评价指标,确立评价方法。

1.2.2标明疼痛质量指标内容

疼痛质量指标内容包括出现疼痛具体时间、部位、疼痛评分、持续时长、干预措施、睡眠质量、不良反应等。患者入院8h后,医护人员首次进行统计,术后麻醉失效后由责任人进行评估,发现疼痛异常及时汇报并予以处理。

1.2.3做好相关记录

记录清晰准确,符合病情,按照格式书写;连续记录患者疼痛感及护理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评价效果;记录患者疼痛变化并实施护理干预。

1.2.4统计治疗后疼痛药物使用情况

疼痛轻微或无痛感患者实施非药物干预,痛感明显患者实施阿片类药物综合非固醇类抗炎药物;痛感强烈患者实施非药物综合抗疼痛药物联合干预护理。

1.2.5加强心理护理指导

将心理护理作为疼痛护理干预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安抚情绪并进行适当心理指导,稳定患者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分为4级:0分无痛;1~3分疼痛轻微,患者可以忍受;4~6分疼痛强烈,影响患者睡眠;7~10分疼痛强烈,患者无法睡眠。采用问卷方式评价患者对疼痛治疗手段、痛感及镇痛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17.0版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满意度情况比较

实验组24h、48h、72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使用镇痛药物比例为11.5%(7/60),明显低于对照组40.4%(2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2%(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69.2%(4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65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45d,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疼痛是骨外伤患者比较常见病症,是患者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射机制,疼痛程度可反映为患者伤口恢复愈合情况,疼痛会造成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影响患者的情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个人生活。疼痛护理质量指标是一项衡量医护人员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以往疼痛管理评价未能全面反映护理工作质量,建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能够检查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科学系统反应护理结果,及时观察疼痛评估准确率,实现系统全面的评价[3]。实验中发现主观因素会影响疼痛评估情况,因此要尽量保证现场抽查数据,避免出现不同人员评价不同现象。护理工作中强调护士工作态度问题,纠正态度差等问题,实现护理专业化。改进疼痛护理质量,注重数据真实性;通过定期分析、实时监测,准确反映护理质量,有效评价疼痛护理质量,构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4]。

本组实验证明疼痛护理质量评价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患者使用镇痛药物,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护士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并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宣教工作,提高治疗依从性,获得较高满意度。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红丽;唐毅斌.骨科疼痛护理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02):970

[2]汪晖;徐蓉.护理人员疼痛管理与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11):8-10

[3]赵蓉.疼痛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03):175-176

[4]邓琼;杨晓秋;陈世玉.疼痛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资格认证[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4,10(04):30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