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在新课标教材下的教学浅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高中语文在新课标教材下的教学浅议

胡光华

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胡光华

【摘要】高中语文新教材要求语文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以使教学工作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G654.32【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2-0011-01

自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施以来,很多教师都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以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需求。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说各位教师都大显身手,各施其能,尤其是年轻教师,教学花样更是层出不穷。但我以为,新教材的“新”不只是形式上的新,不是玩一两个新花样就可以的,而是其内涵上的“新”。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起来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研究性、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遵循教材的编排来让学生达到这些能力的要求呢?这就要求教师下大功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等,改变以往教师的传统教学的模式,实现从里到外的大转变,彻彻底底从心里“新”起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每个人都动起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每堂课让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要让学生认为自己是局外人,要让学生感觉这堂课就是为他们而设计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应该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可以把对课文及对课堂教学的意见表达出来,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课堂才更轻松,氛围才更热烈,效果当然也会事半功倍。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是新教材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教师应建立民主意识,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出来。

有些年轻的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新就是形式上的新,就是玩花样,其实不是这样的,花样谁都会玩,关键是让学生在感到新颖的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是一堂课嘻嘻哈哈过去以后,让学生认为什么也没得到,这样的课形式再新颖也是非常失败的一堂课。形式上的新、内容上的新一概并用,让学生耳目一新,既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又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这才是新教材的要求,也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所应该做到的。也有的教师认为新教材的新就是用多媒体教学,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中所用的一种辅助工具而已,多用、滥用会造成学生对课堂的厌倦。多媒体毕竟是机器,不带有感情色彩,而很多的文章的解读是需要用“情”的。所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穿插一些图片及一些辅助说明是完全可行的。如在讲解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就可以用多媒体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事件,以及当时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的时代背景。如“三一八事变”、“张勋复辟”、“直奉战争”等片段,来加强对鲁迅先生当时写这篇文章的理解,体会当时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之时的心情的沉痛。这样比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但是用多了不一定就好,要恰到好处,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分寸。

另外,新教材也不完全是与旧教材相脱离的。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承接与发展的关系。由于新教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语文教师使用新教材上课就超出旧教材的条条框框,任意地发挥,展开课堂内容,认为不拓展就不符合新教材的要求,有时拓展的内容比上的课还要长。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旧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说旧教材变新教材了,语文教学的形式就一定要变,只要深受学生的欢迎,我认为不论形式的新与旧,这堂课都是成功的。语文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领悟、分析、推理能力,只要让学生的这些能力有所提高,就是一堂好课。

新教材比起旧教材更注重课程的评价。旧教材的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的是试卷考核的方法,而新教材的评价标准则是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素养上,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教师则要强调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作评价,而且应实行多元化评价。这样会更好地促进教师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反思以往的教学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确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对教师会产生相应的激励作用,会使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总之,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实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但也要注意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承接关系,不能一味求新而违背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旧有的教学形式也不全是糟粕,我们应提倡“拿来主义”,既要剔除不好的教学方法,又要吸取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要保留下来。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才会使教学工作产生一个质的飞跃。新教材给每一个教师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只要我们胆大心细、善于钻研,就一定会成为新课标、新教材教学改革创新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