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腹腔镜探查在肠胃外科急诊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评价腹腔镜探查在肠胃外科急诊中的应用

杨宁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山东青岛2664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在肠胃外科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探查的58例肠胃外科急诊患者作为腹腔镜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内行传统常规剖腹探查的70例肠胃外科急诊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中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5例、急性阑尾炎20例、慢性阑尾炎18例、闭气疝5例,常规组患者中十二指肠球部穿孔22例、急性阑尾炎27例、慢性阑尾炎19例、闭气疝2例;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肠胃外科急诊患者采取腹腔镜探讨可快速且准确的找出病灶,而且在腹腔镜直视下行手术治疗,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以及恢复快等优点,该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探查;肠胃外科急诊;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180-02

肠胃外科急腹症是临床急诊较为多发和常见的一类疾病,该类疾病具有起病突然,病情变化和发展速度快等特点。由于胃肠外科急腹症致病原因较多,病情较复杂,而且患者一般在住院后病情较急危,需要尽早予以准确诊断才能予以合理的治疗,一旦检查不及时或检查有误将引起病情延误,从而影响患者预后,严重者将危险其生命安全[1]。少数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未能予以准确诊断,因此寻找一种有效且快速的诊断方法十分重要。本文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胃外科急诊患者进行探讨,并比较常规开腹探查和腹腔镜探查在肠胃外科急诊中的应用差异。现将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因腹部剧烈疼痛而来院就诊,经临床检查发现需要进一步进行腹部探查诊断和治疗,所有患者均排除已经采取临床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确诊而予以非手术治疗者,同时排除腹内出血和严重创伤者、既往具有精神疾病者、确诊具有腹部占位以及恶性肿瘤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探查的58例肠胃外科急诊患者作为腹腔镜组,其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38例,年龄范围在(1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10.2)岁;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内行传统常规剖腹探查的70例肠胃外科急诊患者作为常规组,其中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40例,年龄范围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1±11.7)岁。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传统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探查,并予以治疗。腹腔镜组患者则予以腹腔镜探查,具体内容如下:所有患者予以常规准备后,把腹腔镜置入患者体内进行探查,少数患者可直接且清楚地显示病灶情况,此外可根据左侧对称点、常见麦氏点以及锁骨中线等部位予以置入套管;对于具有积液患者予以吸除,随后使用无损伤肠钳予以检查,一般情况下采取上述方法即可对病变部位进行确定;对于诊断为十二指肠穿孔以及急性阑尾炎患者需使用腹腔镜探查并行腹腔镜直视下手术治疗;对于诊断为内疝引起胃肠道出血患者需予以腹腔镜直视下行松解疝环术并予以常规放置引流管治疗,若患者出现肠管坏死现象,则需予以开腹切除吻合部并回置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常规组和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探查诊断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常规组和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探查诊断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数据进行处理,而诊断结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百分比表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以(x-±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

2.结果

2.1常规组和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探讨结果比较

通过比较常规组和腹腔镜组患者使用的不同探查方法,发现腹腔镜组患者中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5例、急性阑尾炎20例、慢性阑尾炎18例、闭气疝5例,所有患者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常规组患者中十二指肠球部穿孔22例、急性阑尾炎27例、慢性阑尾炎19例、闭气疝2例,所有患者开腹下完成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对疾病诊断效果基本相似,详见表1。

表1常规组和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探讨结果比较

与常规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常规组和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8/70),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1/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0,p=0.033)

3.讨论

肠胃外科急诊患者一般情况下病情均较重,疼痛较剧烈,对于这类疾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为通过准确且有效的方法探查病灶部位和原因,并予以患者及时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和抢救患者生命[2]。本文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探查的58例肠胃外科急诊患性腹腔镜探查和治疗,同时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结果表明腹腔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技术,与传统常规开腹手术相比,在对肠胃外科急诊患者诊断方面具有相似的效果。

此外,相对传统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无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中。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该结果与吕柯[3]和张波[4]等研究结果相一致。

总之,腹腔镜技术作为一项安全、微创、直观且精确的诊断手段,在肠胃外科急腹症疾病检查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腹腔镜技术适用于常规辅助检查未能确诊且临床上疑似腹部外伤或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其临床价值不仅在于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还具有明显治疗作用。然而在具体临床治疗过程中,需针对患者实际病情合理选取腹腔镜技术,对于适应症不适宜患者应即刻予以开腹手术治疗,以便起到稳妥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赵萍.试论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期恢复肠胃功能的护理方法[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3(22):132-133.

[2]刘敏,金艳.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25):269-270.

[3]吕柯,宋展,王新伟.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附49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9):1281-1284.

[4]陈保富,孔敏,朱成楚等.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手术对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63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