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谭左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谭左霞

谭左霞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骨科接受住院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与患者接受护理前情况做比较。结果:接受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骨科病房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素质,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关键词】疼痛护理;创伤骨科;应用

骨科患者常因疼痛引起生理、心理出现一些列不良反应,影响恢复效果[1]。因此,帮助患者准确评估疼痛,有效减轻疼痛,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本文重点分析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骨科接受住院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59例,女性35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6.3±8.2)岁;骨折部位:下肢骨折55例,上肢骨折39例;骨折原因:交通伤46例,摔伤7例,坠落伤16例,砸伤21例,其它4例。

1.2方法

我科室成立专门小组,问询出院患者自身感受,翻阅大量文献,参考国内外成功的疼痛护理方法,动员科室医生、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根据多发面调查、评估结果,总结优质护理经验,制定符合我科室实际情况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方案,方案制定经院领导批准后立即着手落实,并根据医生、患者反馈随时做出调整。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2护理人员方面多数护理人员认为只有在患者疼痛难忍时才给予相应的止痛治疗。随着医疗技术、药物的完善与发展,以往陈旧观念已需要改变。因此,创伤骨科更应重视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观念、素质、责任心的提高。(1)首先,邀请疼痛管理方面专家,教会准确评估疼痛的方法:①根据患者骨折程度,创口大小评估疼痛程度,并以轻、中、重度疼痛来区分。②观察患者术发生疼痛时的面部表情,参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所得分值越高表示越严重。③掌握VAS评分法,在一条直线上将刻画0~10的刻度,0分代表无痛,以此递增,10分为剧烈疼痛,在直线上标示出来。指导患者根据主观疼痛感觉直线上画出相应的位置,此位置读数为患者的疼痛评分,其中读数在1~3分判定为轻度疼痛;4~6分判定为中度疼痛;4~9分为重度疼痛;10分则为患者疼痛难忍。日常护理中主要以VAS评分为主要依据,结合其它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疼痛程度。(2)制定考核计划,定期考察培训后护理人员疼痛概念、评估方法、镇痛方法的掌握情况,强化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旨在护理技术、责任心同步提高。

1.2.3疼痛干预方法①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内外安静,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病房、走廊、卫生间地面保持干燥,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增加病房内绿植的摆放,利于患者放松心情。②加强日常生活护理,治疗期间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休息,帮助其减轻疼痛;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放松、按摩受压部位的肌肉予,促进血液循环;根据患者伤情,帮助患者制定恢复训练计划,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嘱咐患者及早开始适当活动、锻炼;增加病房巡视频率,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及骨折愈合情况,防止并发症。③护理人员通过总结以往护理经验,发现患者认知受限,容易对疾病、治疗产生错误判断,影响治疗,甚至对治疗产生抵触。因此,应及早开展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疾病及疼痛相关知识,教会患者自我评估疼痛的方法,合理表达疼痛,指导患者减轻疼痛的方法,说明疼痛是骨折后正常、必然的反应,不必过于担心,只要配合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主要内容为治疗期间饮食常识、活动方法等,提高患者整体认知度。④准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指导患者合理应用止痛药物,若患者疼痛症状剧烈难忍,可选择性使用麻醉类止痛药物(如杜冷丁、吗啡等),并且告知患者不会因应用药物产生依赖性,消除患者用药顾虑;对于疼痛症状不是很明显的患者,可采用物理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如微波、红外线疗法等。⑤临床证明,心理因素可影响患者的疼痛程度,甚至加重疼痛。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干预基础;及早发现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分析具体原因,施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疏导负面情绪;尊重患者的表达与诉求,给予足够的尊重与理解;鼓励患者情绪方面的释放与发泄,以减轻患者疼痛;选择舒缓的音乐为患者播放,帮助患者转移对疼痛的专注度。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以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接受护理后疼痛程度与睡眠质量对比

接受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患者接受护理后疼痛程度与睡眠质量对比

3讨论

创伤骨科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严重,常需手术治疗。患者承受创伤较大,且行动受到限制,加上一些固定方式导致水肿的发生,多数患者疼痛情况较为明显。一般来说,疼痛虽然是机体的反激反应,存在一定的防御与保护作用。但骨科患者出现的多为剧烈、急性的疼痛,容易导致患者情绪发生较大波动,影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此外,疼痛令患者休息与睡眠无法保证充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恢复效率[2]。疼痛管理已成为新形势下创伤骨科病房中重要的护理管理内容,旨在强化骨科疼痛管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与主动服务意识,抓住日常护理的细节,力求每一项护理措施等能够对缓解患者疼痛起到作用,另患者尽可能在无痛或轻度疼痛的状态下接受治疗,进而促进其尽早康复[3]。

我科室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运用至创伤骨科病房护理工作,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总结护理经验、优化护理细节、制定疼痛护理方案等措施,在疼痛评估、改善环境、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创伤骨科病房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素质,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陈丽芳,翁留宁.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4(10):20-22.

[2]胡三莲,黄健.急性创伤术前疼痛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349-1351.

[3]罗湘芸.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4(10):7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