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3

试论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宁娜

关键词:大学生;党史教育;变;不变

收稿日期:2011-05-27

作者简介:宁娜,女,1979年生,四川德阳人,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讲师,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成都校区教学部主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四川成都/611130)

中国共产党90年风雨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它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展现了党带领人民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壮丽画卷,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关键要正确处理好大学生党史教育中“变”与“不变”的关系。

一、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不变”

大学生党史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为根本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坚持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历史教育的基本原则、党史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基本价值取向不变。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不变。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并正在引领着全体中国人民不断开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才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和现实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就是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障。因此,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不动摇。其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它能指导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正确地对待党的历史,科学的评析党的历史,客观地总结经验教训,实现党的历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第二,坚持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宗旨不变。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式,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必须坚持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把培养政治合格、思想过硬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放在首位,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大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和宗旨既是党和国家建设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的客观要求,所以必须坚持。

第三,坚持历史教育的基本原则不变。党史教育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仍然要符合历史教育的基本原则。首先,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史为据,实事求是地讲授党的发展历史,正确分析党史中的重要事件,正确评价重要的历史人物,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眼光来审视历史和现实的问题。其次,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党史教育力求连贯、系统和正确。要注意历史的连贯性,而不是将历史阶段和事件主观地割裂去理解;要注意理论的系统性,而不是仅有一些零碎的、片面的认识。既要注意历史的纵向联系,也要注意历史的横向比较,将相关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掌握党史的主要内容。最后,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党史教育既要注重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灌输,更要注重实践的切身体验和认识的升华。只有通过实践,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才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历史赋予的党的领导地位才能得到大学生的真心拥护,建设一个伟大的党的行动才能得到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来之不易的生活才能更得到大学生们的体会和珍惜。

第四,坚持党史教育的基本内容不变。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体,也是党史教育的主线。以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的基本原则出发,党史教育的内容应该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和主线来展开,才能抓住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第五,坚持党史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变。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2011年,中组部、中宣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加强党史学习,对于大学生加深对党的认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学习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来学习治国理政本领,不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大学生牢固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强势推进,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劲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构成了当代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现实环境。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发展,解决实践领域中的新问题,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重大任务。

第一,党史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理念是贯穿教育活动始终,为全部教育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与传统党史教育相比照,当代大学生党史教育应提倡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目的,肯定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地位。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全面深入地研究党的发展历史,不断总结提炼最新的理论成果,充实和丰富党史教育的内容。同时,善于选择和创造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主动适应、选择和改造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吸引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党史,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并能自教自律,努力为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党史教育原则的新发展。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党史教育的原则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气息。首先,要做好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大学生党史教育,既要让他们对中国选择共产党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有正确的认识,也要结合大学生关注的国际国内的现实热点问题,做好释疑工作。只有将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艰辛与伟大,才能自觉地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其次,要做好“一元”与“多元”的结合。大学生党史教育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思想地位不动摇,又要注意与其他基于种种目的,歪曲历史的“多元”错误思潮进行彻底的斗争,还历史以本来的面貌。最后,要做好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大学生党史教育,既要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现代多媒体手段等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密切配合,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党史教育内容的不断充实。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也是党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历史。90年的风雨历程只是一个开始,这一历程还将长期探索和发展下去。党史教育的内容是跟随党领导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不断丰富和充实的。既要重视对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历史教育,更要注重当前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教育;既要注重对党在过去建设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历史智慧和光荣革命传统的传承,也要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在政党建设以及党史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既要以党发展壮大的历史为教育的主线,也可以辅之以地方党史的学习和教育,这不仅可以丰富党史教育的内容,而且使党史更贴近学生生活,能有效增加党史教育的效果。

第四,党史教育的方法不断丰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大学生视野的不断拓展,要切实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性,不断与时俱进地丰富教育方法是关键。除传统课堂教育系统学习党的历史外,还可以运用实践学习、互动学习、比较学习等方法。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学生亲身感悟党的历史;发挥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垂范作用,以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大学生,使他们对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从学习到模仿最后内化为自身的素质;通过学习、了解和实地走访,纵向比较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变化,从而坚定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动摇。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横向比较,将我国的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比发展速度、比建设成就,从而激发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第五,党史教育的载体不断创新。载体是承载和传递党史教育的信息,是联系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党史教育的载体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创新。一方面要注重党史教育传统载体的现代化,如继续巩固课堂教学载体、拓展社会实践载体、优化管理服务载体、健全校园文化载体等。另一方面要积极探求新的载体。根据科学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大学生喜闻乐见、时尚流行的最新趋势,大学生党史教育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网站、博客等新型载体。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开发这些新式载体的功能和作用,以生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切实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第六,党史教育的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索。在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中,具体历史事件的讲解不是目的,揭示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使大学生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才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围绕这一要求,将叙史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史论结合。此外,特别要指出的是,党史属于历史范畴,就其历史真相和史实结构,必须严格遵照大纲要求,不能胡编乱造,更不能因为迎合学生喜好而肆意改动。但同时,教师又要发挥现代科技优势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丰富生动的教学方法和载体,增强党史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变”与“不变”是辩证的统一。既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优势提高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又要依托党史教材,忠于历史史实,在“变”与“不变”中探求新的平衡,切实实现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2]《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中史发﹝2011﹞1号),2011年2月21日.

[3]徐维凡.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史教育工作[J].福建党史月刊,2010年第23期.

[4]田克勤.加强和改进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