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团体还是应该市场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文艺团体还是应该市场化

郝向东

关键词:文艺团体市场化

0引言

前几年,在山西省长治市诞生了一个以社会乐手组成的非政府性质的民族管弦乐团。当年十月,这个团为庆祝长治市建市六十周年献上了一台大型民族管弦音乐会《上党情韵》,一时成为当地文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名本市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也作为这个乐团的一名演奏员,我亲历了这乐团的创立过程并参加了这台节目的演出。这个乐团对整个文化事业而言,并非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这个乐团成立的本身,提出了一个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这就是文艺团体的最佳体制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民族乐团的创立对于本市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生活的开展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过去在音乐周报和音乐杂志上面,看到过一些有关于国家级演出团体的体制改革、发展方向及现状等文章,地方民乐团体发展方向的文章却很少,这样的个案并不多见。

1社会乐团创立的现实意义

1.1长治市是一个文化相对繁荣的地级城市,专业文艺团体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像这样一个建制比较规范、专业级的样榜式的民族乐团也只是这样才出现的,而不是产生于政府经营的这些专业团体之中。其实长治市民族乐团的实力早己且首先具备,只是这些力量分散在市歌舞团、市艺校以及其他各个专业团体,这个拳头一直没能攥起来,主要是体制的制约,也主要是经济分配的不可调节性的制约。这个乐团打破了原有单位的界限,不以人的行政身份、事业身份、企业身份等为标准,而以演奏员的演奏水平作为一个标尺,组成了这样一个社会性质的乐团,这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1.2这个乐团使该市群众有了可以直接面对视听我国民族,甚至外国经典名曲的好机会,群众文化多了一块严肃而健康的阵地。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诸多优秀的民族乐曲,从此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观摩到正规乐队对这些乐曲的演绎,真正领略其高深,典雅之神韵。更重要的是在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占有一席地位的长治民间音乐也将被本民族乐团得到深层次的挖掘和完善的展示。这是过去想办而不可能办得很好的事情。

1.3这个乐团使得该市先进文化建设中增加了一支工作队,一台播种机,一块试验田。这个团组织严密,专业性强,体制灵活,效率高。这对探索文化体制改革,走文化产业化道路十分有益。而且相对键盘类器乐而言,该市民族器乐发展滞后。民族乐团对民族器乐人才的培养,对民族音乐事业,音乐教育及普及,乃至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社会乐团的社会功能

2.1乐团组建的出发点以专业为中心,以专业为管理基础,以专业为服务的主要内容。这个乐团和一般单位性质的团体有本质的区别。定位在以弘扬严肃音乐为出发点,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平民百姓走近严肃音乐。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为人们提供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精神大餐,领略严肃音乐的神韵而提供一块平台。为音乐界师生搭建了一个艺术实践的平台,在过去的校园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只注重了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课堂教学与技巧训练,而忽略了课堂以外的社会艺术实践。尽管受场地、条件的制约,总归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及演奏经验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民族乐团目前的主要力量和成员,来自于各所大学、中专、师范类学校的音乐教师和学生,在这个难得的平台上,教师队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把在课堂以外的很多知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演奏作品的心得,以最直接的方式启发给了学生。

2.2社会乐团组建的支撑点本着以民族特色为支撑点,这个乐团的决策层进行了精心的推敲,拟订出几套比较好的曲目,其中包括许多具有浓郁地方音乐风格特点的曲子,如:新疆风格、西藏风格、彝族风格、河南风格、山东风格、山西风格等。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文化、不同层次、不同地域观众的审美需求,以求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2.3社会乐团组建的着力点乐团以艺术创新为着力点。从此次演出的曲目安排来看,不难看出民族乐团决策层的良苦用心及胆识,整台音乐会的曲目全部为当地作曲家自创并首演,其形式也多样化,有独奏,独唱,小合奏,小合唱,齐奏及大乐队的交响合奏。乐曲的风格全部以山西和长治地方音调为基础。如《二胡与乐队一杨柳青叙事曲》,就是以《杨柳青》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为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改革,尤其作者在配器上大胆创新,溶入现代手法,力图营造出一种全新的理念,表现了《杨柳青》这首民歌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化背景。又如:变奏曲《档档鼓》是根据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的上党梆子的曲牌音乐变奏而成。作者在其原音调上进行尝试性的发展和创造,将古老的音乐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人们,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2.4社会乐团组建的统一点乐团本着“立足长治,冲出娘子关,走向世界”的远大理想和目标,努力实现“观众受益”,“民族乐团收益”同艺术教育实践的几个效益为统一点。这就为民族乐团将来的发展和前景指出了方向和要求。

当然,在该市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大的行动之时诞生的这个乐团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这个乐团紧跟时代的脚步破壳而生,具有其强烈的时代性,或者说叫做适应性。他是顺应时代的产物,也应该是适应时代的产物。

2.5我们从这个社会乐团来比较政府文艺团体的体制利弊。

2.5.1这个乐团的成员靠技术吃饭。他生于专业,成于专业,也将兴旺于专业。而在现有的政府专业团体中,有的占1/3的人员专业不占优势,有的更多。还有相当的人根本没有专业。但是这所有的人都要占一席“位置”,吃一份财政,成为国家的闲人,团体的负担,同时造成分配不公,心理失衡。但是这个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些团体还不会那么容易地可以得到解决。

2.5.2这个乐团的动力主体来自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没有钱不是方向,也不可能。但是这个乐团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支柱,其中诸多感人之处,值得敬佩。有许多东西是花钱买不到的,也因此节约出大量不可预见的经费。这在别的团体中是不容易办到的。有的团分配值越来越高,但人们却越来越不满足,而且产生一种怪异,越是赚钱多的还越觉得委屈,闹情绪的,伺机跳槽的,都还在这些人当中。

2.5.3这个乐团的管理轻便、灵活、快捷、高效。一般文艺团体常见的拖死人、累死人、气死人的现象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很多团领导都感到什么时候能换一拨人管管才痛快,这是体制赋予他们的重任,还必须继续来领导这批不管不行的人。

2.5.4这个乐团产出速度快,质量高,个人在任何环节中的自我约束和自制能力较强,演出情绪高涨,效果极佳。这也是政府团体所羡慕之处。

由此,从根本上改变政府文化团体的体制,向市场求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好在这种改革在很多地方已经迈出了较快的步伐,甚至中央一级的一些团体在全国起到了带头、示范的作用。这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喜事。然而,我们看到的事实中,吃财政、吃大锅饭、人浮于事、无动于衷者还大有其团。团体有责,政府更有责。

由于体制的因素,也由于社会的原因,导向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民族音乐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民族器乐音乐市场十分严峻,民族器乐音音乐的生存和发展成了值得商榷的重要议事议题。应该说,长治市民族乐团的创立和运作在回答这些问题上,成为了一个较好的解答器。

我们祝愿这个乐团兴旺发达,我们期望类似的团队越多越好。我们也期望受政府制约的文艺团体能早日走向按市场规律和文艺规律发展的道路,让我们的文艺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