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文舞蹈特点及创作方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3

浅谈群文舞蹈特点及创作方向

张杨

张杨(哈尔滨市香坊区文化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中图分类号:J722.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网络和信息化的普及,使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喜欢看一些高雅的舞蹈艺术作品,并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生活中来。

可以说,群文舞蹈是社会文化的有机构成,普及群众舞蹈文化活动,对于舞蹈文化有着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现今,舞蹈创作思想解放活跃,其作品创作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向,在这样一个新形式下,作为从事群文工作的舞蹈编导,理应不断更新创作观念,在创作实践中力求与社会发展相同步,去努力创造一些较高层次的,适应当代人们审美需求的佳作。

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不尽如人意,还有不少群文舞蹈编导尚未真切,深层次地把握住群文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因缺乏自信又过分依赖专业团体的编导,往往在创作中没能充分体现出群文舞蹈作品的艺术个性和特点,不仅相对的削弱了群文舞蹈原本根植于生活、根植于群众的固有优势,而且也影响了群文舞蹈干部在创作实践中的锻炼和提高。所以,要想真正创作出一部优秀的群文舞蹈作品,首先,我们就要清楚的掌握群文舞蹈的特征。

一、把握舞蹈特性,拓展群文舞蹈的艺术生命力

(一)群文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众所周知,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舞蹈则以它特殊的艺术手段和形式生动而形象地向人们展示它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群文舞蹈与专业舞蹈一样都需要创作者本身必须具备一般编导所应具有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并在创作上都要经过从选材、构思到具体形象体现的编创过程,这些是群文舞蹈在创作上的艺术规律。

然而,群文舞蹈由于它的前提是群众,其宗旨首先要符合于群众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它的创作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即群众性。换言之,群文舞蹈的开展其首要的着眼点在于向群众普及舞蹈文化,并因地制宜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群众的舞蹈文化素养,最终达到满足群众对舞蹈文化生活的需求,这是在工作性质上与专业舞蹈的显著区别。正因如此,群文舞蹈是群众利用业余时间,以自己为主体,以自愿参加社会活动的方式进行自娱、自乐、自教的文化活动,其作品创作理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新时代的节律,它的取材与表现手法也应优先采用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同时又必须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要为群众所乐于接受和参与,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的群众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要求,从而完成它自身的艺术使命。

群文舞蹈的创作应坚持自己的个性特点,应遵循自己的创作规律,必须牢牢地建立在自己的根基上,突出地表现群众性这一特性。应该明确,一个优秀舞蹈作品审美价值的能量,不只是看有无高难的技巧动作,其中应包括内涵意义、形式美感、生活的深度等等,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有创作者生活独特发现的独创的艺术表现方法,从而达到审美者所需求的艺术期待。

(二)群文舞蹈具有娱乐性及教育性

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提高以后,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潜在的文化需求在一定条件下会迸发出来,群众在舞蹈训练及演出活动中能获得心灵的美与善,同时传播其自身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群文舞蹈参与者心情愉悦、精神充实,没有评奖和荣誉的压力,他们只是为了消除疲劳,陶冶情操,焕发精神,表达情感,积极投入到自娱自乐的群文舞蹈演出和排练中来,这种自我娱乐锻炼身体的自娱性群文舞蹈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群众中自发地普及,群众渴望文化生活的欲望更加迫切,群众性的、群体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成新的文化动态。这些文化都有着品位高尚、活动自如、积极向上的特色,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成为群体文化。

群文舞蹈是群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群众文化不等同于主流文化,不具备强制性,也有别于大众文化的唯利益原则。但群众文化和主流文化一样,具有主导性和价值取向。也就是说,群文舞蹈要具有鲜明的主题,能够弘扬主旋律,讴歌新风尚,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让人们在参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净化。

群文舞蹈作品要积极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文化素质、道德修养。这些活动依据地方特色,结合了群众的爱好与意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新颖的内容,形象地展示文化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为一种复合的社会意识形态,群文舞蹈具有着弘扬正气作用。进步的、高尚健康的群文舞蹈作品,能够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伦理观、价值观.能够鼓舞人们去为创造美好生活。为推动社会发展而奋斗。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说过:“让我们的青年们象住在风和日丽的地带一样,四周的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他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可见,群文舞蹈工作者的任务是通过创作大量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舞蹈作品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加强家庭美德、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弘扬时代主旋律,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群文舞蹈具有普遍的非专业性

作为群文舞蹈表演者,不可能具备与专业演员同等的形体素质,作为群文舞蹈编导要充分地估计和了解这一点,必须根据演员的实际条件进行编导,方能取得成效。一般说,除个别其自身舞蹈素质和条件比较突出的之外,倘若要求业余演员像专业演员那样施展高难度的技巧来表现舞蹈,那么,往往会弄巧成拙。如以群文舞蹈《安塞腰鼓》与专业舞蹈创作的精品《醉鼓》作一对比:《安塞腰鼓》在编创中虽然没有一个高难技巧动作,但它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特有的艺术个性,使人耳目一新;同时通过其表演者娴熟而自然动作的表现与纯朴的情感流露,深深地感染了观众,并将自己溶入演员情感相互交融的氛围之中,从而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而《醉鼓》则充分体现了专业舞蹈的创作与表演的个性特点,它凭借表演者得天独厚的肢体条件,准确娴熟的驾驭高难度的技巧,细致入微的内在感情,丝丝入扣的表演令人赞叹不已。试想,如果不考虑专业舞蹈创作与群文舞蹈创作各自的个性和特点,让《安塞腰鼓》的演员力不从心地去表演《醉鼓》,能有如此的艺术感染力吗?反之,让《醉鼓》的演员去表演《安塞腰鼓》也未必能达到质朴、自然而散发出浓郁生活气息的表演效果吧?

所以,群文舞蹈编导要充分考虑到演员的非专业性特点,在群文舞蹈作品中大量地使用群舞形式,也就是常说的“人海战术”,这样可以避免了水平差异带来的一些作品缺陷,再考虑创作一些意境强的舞蹈,这样的作品更适合群众演员进行表演。

(四)群文舞蹈具有民族性和民间性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情况、语言,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等各种条件的不同,各民族、各地区的群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特点的舞蹈,使群文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及民间性的特征。

例如:藏族舞蹈《锅庄》,维吾尔族的《赛乃母》,壮族的《扁担舞》,傣族的《孔雀舞》等民族舞以及东北秧歌,云南花鼓灯等民间舞蹈,他们来自于生活,具有直接反映本地区生活,表现本地区群众的理想、感情和追求,这些舞蹈皆因植根于特定地区的生活土壤油然而生。同时,又由于编导能够真实而又艺术地表现了这种特定的生活,所以才形成了这些群文舞蹈作品自身的十分鲜明的独特个性。在内容上,它主要反映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社会生活、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心理特征、宗教观念。歌颂本民族、本地区人民群众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歌颂坚贞的爱情和美好的来。并且通过本民族喜闻乐见的独特的形式表现来。这种独特的形式,又是与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分不开的。群文舞蹈作品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尽管群众文化生活领域宽广了,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不断相互影响,时代不断前进,但它始终是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始终保持着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群文舞蹈永远直根与人民中间,充分反映出其典型的民族性及民间性特征。

二、把握时代脉搏,力求创新才是群文舞蹈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文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和深厚群众基础的群文舞蹈,一切从群众出发应是创作的核心和根基,包括群众对舞蹈的审美意识,要对群文舞蹈的本质特征、个性特点、社会功能等都要有足够的认识,把握住作品的个性呈示,要着意调整自己的创作观念,使作品既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又具有普及性和社会适应性,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群文舞蹈观念的创新

群文舞蹈作为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群文舞蹈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群文舞蹈工作者对于广大群众的各种舞蹈活动应给予大力扶植,积极组织、热情服务、善于引导,摆脱“舞蹈只是歌唱演员的陪衬”这一错误观点,根据时代的要求,更新观念,适应当今群众对舞蹈审美的新需求,进一步开阔艺术视野,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创新,并能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前提下,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方向上,去把握自身的工作实践,去努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群文舞蹈新品种、新样式。

(二)群文舞蹈内容、形式的创新

群文舞蹈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包含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走向表现更深刻的内涵,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在人们心目中的审美价值也越来越高。群文舞蹈这个艺术门类同时容纳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这样的吸引力是其他门类可望不可及的,现在部分群文舞蹈的参与者都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或文艺特长,根据这一情况,群文舞蹈编导要摆脱地域和地区性束缚,在内容和形式上,吸收不同民族的舞蹈精华,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要广开门路,除了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讲习班、培训班、组织调演、文艺晚会等外,还要提倡企业、单位举办各种比赛,以至举办家庭的自娱性舞蹈比赛,多渠道地开展舞蹈活动。为了群文舞蹈的明天,必须重视普及舞蹈文化的教育,向群众讲授舞蹈基础知识,启发群众自觉的舞蹈意识,提高艺术修养、舞蹈素质及审美能力等等。

(三)群文舞蹈机制的创新

可以说,任何种类的文艺创作其艺术作品的独特艺术个性的形成,除了与它表现的客观对象有一定的关系之外,与编导的工作机制,主观思想和艺术修养也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于发现生活的思想敏锐性和概括生活的艺术表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因此,群文舞蹈编导要创作出优秀作品,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要创新机制,它也是群文舞蹈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创新机制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一致,要符合群文舞蹈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群文舞蹈工作者要把是否有利于建设先进文化列为机制建设的最高检验标准,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大发展上。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要根据群文舞蹈参与者舞蹈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异,科学管理,开展不同的群文舞蹈活动。同时,要对于群文舞蹈的性质、地位和功能有正确的认识,要虚心学习和借鉴专业舞蹈编导的专业知识及其丰富的创作经验,要自我激励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要适应新世纪文化建设的形式需要,要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吸取养料,而且要根据群众的审美心理去艺术地表现群众的生活,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生命力的群文舞蹈作品。

总之,只要群文舞蹈编导们能够与时代脉搏同律动,与广大群众共呼吸,在艺术实践中明确择定群文舞蹈创作的价值取向,以面向群众,面向基层作为创作的根,作为服务的宗旨,那样,群文舞蹈就一定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一步地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现代舞蹈创编与音乐创作及舞蹈动作设计实用图标大全》中国文艺出版社2008.12;

[2]《群文舞蹈编舞法研究》陈力群著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5;

[3]《艺术馆舞蹈概论》欧建平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

[4]《谈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与发展》张宪光著今日科苑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