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简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简述

闫伟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000)

【摘要】地铁建设过程中由于隐蔽工程自身的特点而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为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消除地铁建设中的安全隐患,本文从地铁施工的安全易发事故的诱因出发,从施工技术、过程监控、组织优化措施等方面切入,论述如何更加有效的加强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提高地铁施工效率。

【关键词】地铁;建设;安全;风险

一、引言

随着社会城市化水平水越来越高,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地铁作为联通城市的清洁、快速化的交通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面。至今,城市的地铁建设里程已经成了衡量着一个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标志。但是随着地铁建规模的扩大,近些年地铁事故的频发,如何通过相关技术和管理方法减少地铁施工安全隐患,加强地铁安全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各方普遍认识到仅仅依靠传统侧重于经验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将传统经验和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探索安全风险管控的新出路。

二、地铁施工风险

风险管理由19世纪30年代开始于西方国家,而我国起步较晚,80年代末才有部分学者开始从事风险管理的研究。关于风险国内外都给出过定义,国际隧道协会将其定义为:所识别的风险源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后果的综合。国内学者刘维宁将定义为:在以隧道工程施工和运营为目标的行动过程中,如果某项活动存在足以导致建设项目发生各类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那么就称这项活动存在风险。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风险存在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本文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将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的诱因表现为以下几种:

1)自身结构的风险

地铁车站施工通常采用明挖和盖挖技术,地铁隧道通常采用盾构技术,由于以上技术的特点,造成在开挖过程中和盾构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结构瑕疵,而这种瑕疵往往极易导致包括地连墙接缝缺陷,结构伸缩缝缺陷,盾构超挖以及壁后注浆不密实等问题的产生,从而导致工程风险的产生。此外,地铁施工项目本身所用的材料较多,涉及到众多的高技术难度的机械等。地铁项目本身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性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地铁项目的安全隐患存在的概率。

2)周边环境的风险

由于地铁施工属于隐蔽工程,首先,工程会受到复杂的地下水文地质情况影响;其次,在地铁车站施工范围内经常存在着复杂的供水管线、供电电缆、煤气管道以及给排水管道等;此外,地上既有建筑物分布情况也增加了地铁施工的难度。

3)施工技术的风险

不同的地区,地质特点和周边环境有很大的区别,这为施工方案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基坑开挖方案或者盾构机选型不当,则极有可能导致地铁施工的安全事故。

4)人员素质的风险

在以往的地铁建设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比如管理不严格造成主体结构缺陷;盾构机操作失误造成隧道安全事故等等。

三地铁施工风险控制

1)开工前撰写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工程建设初期的地质勘查与周围环境调查对于后期施工风险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此阶段的调查尽量以资料调阅和实地量测为主,资料的真实可靠程度直接决定了后期施工会遇到多大的风险,评估报告中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风险分析:

①邻近建筑物:地上建筑物应调查建筑结构的房龄,结构缺陷等情况。地下建筑结构物应调查结构形式、基础埋深、使用现状、出入口的准确位置等。

②地下管线:管线一般应在初查的基础上调查管线的权属单位、管理单位、控制闸位置、修建时间、其与拟建工程的位置关系。

③邻近桥梁:桥涵应调查桥涵的使用缺陷、外观缺陷、桥面破损、结构裂缝、沉降变形等情况,应调查桥涵限载、限速等使用属性,此外应收集桥梁建设时期的工程技术资料。

④水文情况:地下水要掌握水头高度,承压水层位置等;河流、湖泊、水库等要注意堤岸的防洪水位、标高、通航要求、历史最高水位、建成年代、工作状态等资料。

⑤周边文物保护情况:文物古迹应收集相关图纸和沉降观测资料,必要时进行结构鉴定。根据以往类似施工经验,并逐个进行方案的研讨、论证。

2)严格把控施工技术方案

①通过对项目风险评估报告的分析,结合现场勘查、走访等多种途径,对施工方案设计的因素进行再次整理,根据各种风险特点对工法、施工方案进行充分论证,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

②在专项设计的基础上,细化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存在重大风险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听取各方意见,调整技术细节,降低施工风险。

③针对前期的风险评估报告,有针对性的编制应急预案,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教育。

3)建立施工过程监控管理体系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手段,搭建一套基于网络的监测安全风险管理平台:

①安全风险源巡视管理

视频监控设备直接安装在风险点部位,对重大风险源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风险巡视则由专业人员对现场风险资料报送情况进行抽查,将实际情况与报送平台情况进行比对分析。信息监测则每天收集现场测量信息,发现异常及时预警。

②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通过现场视频对施工过程文明施工问题进行管理,如果发现问题,则立即下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

③施工人员实名制管理

施工场地安装实名制打卡装置,对现场主要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对人员的动态信息进行管理。

④门禁系统管理

施工区域安装门禁系统,对进出现场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一旦现场发生风险,可以及时统计在场人员信息。

四、结语

本文以地铁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性而确定了其充满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基础,从地铁建设的结构安全因素、环境因素、施工方案因素以及员工的素质因素等问题切入,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降低安全风险问题,以实现不断加强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经验和水平,积极促进地铁施工的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荣义,黎忠文.地铁工程建设施工危险辨识与施工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的探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12):93-96

[2]ChiaverioF.,K.Pelu.RiskanalysisfortheAdlertunnel[J].Tunnels&Tunneling,1994,26(11):28-30.

[3]杜德平,应国柱.基于层次分析和集对分析的地铁施工风险评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8);962-965.

[4]张亚慧,林涛,刘成,陈益平.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安全控制问题研究[J].森林工程.2014(03);183-186+189.

[5]彭立敏,安永林,施成华.近接建筑物条件下隧道施工安全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黄建陵,彭巍,华文鑫.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铁道建筑.2012(0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