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氟酸对作业工人健康损害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氢氟酸对作业工人健康损害分析

陈自然

陈自然(深圳市宝安区观澜预防保健所广东深圳518110)

【中图分类号】R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057-03

【摘要】目的分析氢氟酸对作业工人健康损害,探讨健康监护指标。方法对某厂蚀刻工序536名氢氟酸作业工人及对照组256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536名接触氢氟酸的工人鼻咽部慢性炎症、咳嗽气促、皮损、牙酸蚀病,检出率分别为60.07%、34.9%、30.0%、27.1%,与256名行政后勤人员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氢氟酸作业工人肺纹理增多增粗、支气管炎或肺部炎症、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肺通气功能指标异常、窦缓及窦律不齐、ST-T改变、期前收缩差异有显著性;此外,氢氟酸对作业工人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均有一定影响。结论氢氟酸对工人呼吸系统、皮肤粘膜、牙齿、心脏、肝脏等脏器确有一定的危害。而工业性氟病以及骨骼异常少见。

【关键词】氢氟酸作业工人健康损害分析

氢氟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眼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角膜穿孔。接触其蒸气,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慢性影响: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有鼻衄,嗅觉减退。可有牙齿酸蚀病。骨骼X线异常与工业性氟病少见[1]。为了了解氢氟酸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作者对某厂蚀刻工序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以及作业工人职业性健康体检,现将报告如下。

1内容和方法

1.1对象选择某厂蚀刻作业工人536名作为观察组,年龄19岁~45岁,平均年龄25岁,接触氢氟酸工龄1~8年,另选本厂行政后勤人员256名为对照组,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条件相同,既往健康。

1.2体格检查检查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2]。包括详细的询问职业史,疾病史和自觉症状,内科常规检查、口腔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后前位X胸片、肺功能。

1.3现场调查和环境检测对生产现场进行了职业卫生学的调查,在工人操作点以及活动范围呼吸带高度使用CD—1型大气采样器,外接吸收管采样,用氟试剂比色法测定[3]。

2结果

2.1车间氢氟酸浓度共测24个点,范围1.5mg/m3~3.9mg/m3,均值2.55mg/m3(车间氢氟酸MAC1mg/m3)[4],超标1.55倍。

2.2氢氟酸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见表1~表8

从表1可以看出:536名接触氢氟酸的工人鼻咽部慢性炎症、咳嗽气促、皮损、牙酸蚀病,检出率分别为60.07%、34.9%、30.0%、27.1%,与256名行政后勤人员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氟斑牙两组发生率无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除肺结核外,接触氢氟酸工人肺纹理增多增粗、支气管炎或肺部炎症、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

从表3可见:接触氢氟酸工人与对照组比较肺通气功能指标异常差异有显著性。

从表4可见:接触氢氟酸工人窦缓及窦律不齐、ST-T改变、期前收缩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传导阻滞、左室高电压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显著性。

从表5可见:接触氢氟酸工人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升高具非常显著性差异,而血常规其它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

从表6可见:接触氢氟酸工人与对照组比较出现尿RBC、尿WBC、尿PRO比例显著增高。

从表7可见:接触氢氟酸工人肝功能指标异常高于对照组。

从表8可见:接触氢氟酸工人骨骼异常少见。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分析,接触氢氟酸工人长期在氢氟酸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工作,自觉症状与对照组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皮损、牙酸蚀病的检出率分别为30.0%、27.1%,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氢氟酸对皮肤牙齿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有关。而接触氢氟酸组氟斑牙检出率为7.3%,与对照组作比较无显著性(P>0.05),有作者认为[5]其第一恒磨牙之平切缘(生长线)已有斑釉,此恒牙在6岁时最早萌出,故可说明牙胚造釉细脆在儿童时即已受氟损害。与成年后接氟无关。接触氢氟酸对作业工人呼吸系统的急、慢性影响是肯定的,这与其理化性质有关。接触氢氟酸工人心电图异常改变检出率与对照组作比较差异非常显著,以窦性心律不齐及窦缓、ST-T改变、期前收缩为主,有人[6]证实氢氟酸对心肌可致一定损害。此外氢氟酸对作业工人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职业健康监护中应被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氢氟酸对工人呼吸系统、皮肤粘膜、牙齿、心脏、肝脏等脏器确有一定的危害,而工业性氟病以及骨骼异常少见。因此在职业健康监护中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2],才能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

参考文献

[1]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2-3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07.55-56.

[3]罗丰平,张云英.氟试剂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氟化氢和氟化物.环境与职业医学[J].1992,9(3):52-53.

[4]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5]任淑萍,董燕,闫玉萍.氟化物对工人职业危害的调查.实用医技杂志[J].2006,13(8):1366-1367.

[6]阎锋,阮仕荣,李艳红等.家兔氢氟酸烧伤心肌损害的实验研究.中华烧伤杂志[J].2000;16(4):23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