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处理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6
/ 2

农村垃圾处理的实践与探索

鲁绍乾

昭通市镇雄县环境科研监测站657200

摘要: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和保护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需求,但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还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现状,然后分析了进行垃圾处理的几个制约因素,最后给出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垃圾处理;对策

当前,很多农村的垃圾处理方式只是随意丢弃,或者将垃圾统一堆放到固定的场所,然后进行掩埋或者焚烧,垃圾堆放的场所多是路旁、建筑周围,严重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美化,并且长期如此会对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及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并且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雨水或其他方式污染农田和水体,破坏社会环境。因此,本文针对农村生活了解的处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农村生活垃圾现状

由于缺乏完善的区域规划和基础设施支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期处于无序堆放和无规模管理的状态。相对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农村垃圾数量较少、成分简单、便于分解,因此在农村更多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堆肥和填埋。但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的提高,农村的垃圾问题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难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垃圾数量逐年递增,据统计,我国农村每人每天产生垃圾1.5kg,已经在呈现急剧增长趋势,并且垃圾的成分也趋于复杂,出现了包含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等的综合性垃圾。二是垃圾数量的增加导致的环境污染形式日益严峻,空气、水体、土壤均出现污染扩大的态势,农村生态环境岌岌可危。三是垃圾污染带来的社会影响,环境污染造成的不仅是农村生活环境的变化,还会引发各类社会问题,不利于农村基础建设进行,不利于农村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等,种种矛盾激发促进人们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四是农村垃圾处理成本高,按照“统一收集、运输和处置”的流程计算,农村垃圾处理的成本达到每吨几十元,加上运送费用和农村保洁费用等,每年垃圾处理成本费用难以负担,影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进展。

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制约因素

2.1村民环保意识差

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加上有关环保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村人口缺乏生活垃圾处理的正确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环保观念。因此,在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上,村民为了方便,仍然使用堆积、填埋的简单方式,仍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难以有效促进农村环境的治理工作。

2.2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中,行政管理机构的执法重点集中于城镇和城镇周边的郊区农村,较为偏远的村落的环境监督执法工作很难开展。并且缺乏专门的针对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垃圾治理的法律法规,使得有关部门对农村的环境监督治理工作没有制度保障。

2.3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而且农村可调配的公共资源有限,没有建立处理垃圾的专门场所或设备,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而且没有处理生活垃圾的管理机制,因此,村民进行垃圾处理通常就是集体掩埋或焚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对策

3.1加强教育宣传,提高村民认识

要杜绝当前农村随意丢弃垃圾的陋习,就必须要促进村民的环保意识的提高,让村民明白环境保护对于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对于自身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可以有有关部门组织下乡活动,提高板报、文艺展示、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提高村民对垃圾处理的重要性认识,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好习惯。

3.2创新垃圾处理模式

农村垃圾处理要逐渐改变一味的填埋、焚烧的方式,采用多样化的垃圾治理措施,促进村庄环境整洁。可以实行“自觉收集、义务清扫、有偿包干”的垃圾处理办法,有各家各户对自家垃圾进行分类归放,放到指定地点。在特定的时间组织村民进行卫生整理工作,屋前屋后义务清扫。聘请村民担任保洁员,对村庄区域实行有偿包干。

3.3拓展资金来源

农村垃圾处理的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为促进农村垃圾处理进程,可以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政府要适当极大资金投入,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农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来,逐渐形成完善的资金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活垃圾问题有效解决。

3.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垃圾治理工程的关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程,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如垃圾箱、垃圾桶、垃圾池,以及收集、运动垃圾的环节所需设备等都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情况。

3.5组织培训保洁员队伍

村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聘请数额不等的保洁员,负责村庄日常的环卫工作,定时定点将村民堆放的垃圾进行规范处理,保持村庄社会环境的美化净化洁化。或者直接聘请村民,进行专业的组织培训然后上岗,不仅促进农村环境建设,而且有效促进就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现状,然后分析了进行垃圾处理的几个制约因素,最后给出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措施:加强教育宣传,提高村民认识;拓展资金来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培训保洁员队伍以及创新垃圾处理模式等,从五个方面完善了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对策,为新农村环境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赖庭汉,吴戊镇,房陈钰等.多中心治理视阈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实践探索——基于广东100条自然村的一线调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9):121-131.

[2]任伟方.农村垃圾处理的实践与探索[J].宁波通讯,2006(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