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体育功能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体育功能探析

何永光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广东省肇庆市526238

摘要:综观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却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多种教育功能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只关注到了体育教学在学生身心素质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却忽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问题,以至于无法凸显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也没有发挥出其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应用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对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体育功能进行探析。

关键词:职业素质;高职体育;改革措施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摇篮,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分支,由于教师观念和教学手段等问题,整个教学形式存在弊端。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体育项目达标的整体结构,不仅要以学生得到体育锻炼为目的,更要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综合素质。

1职业素质的概念及内涵

在当代,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人才进行选用的第一标准就是职业素质鉴定。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职业岗位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中包括工作能力、相关兴趣爱好、道德素质和学习能力等。它具有稳定性、综合性、内在性、职业性和发展性五个主要特征。它的形成可以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具有父母的遗传基因,大多是生理特点;后天是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可以说职业素质的形成是先天与后天的综合。

职业素质的养成会受到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及自身状况等方面的影响。职业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几率就相对越大。人们通常把职业素质视为在职场制胜的第一法宝。高职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增强体质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要实行机械化教学,只注重成绩分数、而忽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可取。我国传统体育教学带有较为浓厚的竞技性,教学和练习通常是为竞赛和考试做准备,而忽视了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考察。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相对失衡,使得体育教学成为了单一技术型教学,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培养初衷。

2基于职业素质的培养,对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2.1根据高职的发展形势,更新体育教育观念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必须改变,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核心能力”提高为目标,在“够用为度”的课时计划安排中,充分发挥体育的多重功能,将体育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等体现于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实现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传统体育教学目标之外,结合专业设置和职业特点,积极开展职业性体育课程,为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服务,培养学生的岗位特殊身体素质,以合格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综合能力为职业生涯的开始做好准备,真正做到“将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2.2牢固树立职业基本素养教育的理念

树立职业基本素养教育的理念,就要加强理想教育及意识教育,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理想,建立正确职业理念,从思想意识深处把握职业精神。为了使学生今后有足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诚信意识,加强合作意识。通过高职的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这对今后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职业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树立职业基本素养教育的理念,还要注意加强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不仅要善于理论学习,更要熟悉生产劳动的具体环节,学生应该是愿意动手、勤于动手,有着到生产一线从事劳动工作的思想准备。通过体育课程,要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观念的改变、习惯的养成,就要从日常的行为规范抓起。高职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这样才有助于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职业纪律及职业习惯。

2.3加强校内外课程一体化的设计

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应通过校全合作模式,与企业联合合作.实现工学结合,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拓宽学生的职业知识面。此外,随着实训与顶岗实习的产生,为了弥补因实训与顶岗实习等因素产生的校内体育教学课时不足的情况,高职院校还需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观引导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切入点,及时对体育运动做出调整,加强校内外课程一体化的设计,丰富校外体育锻炼的引导,取消基础课,普及太极拳、游泳、保健等科目,淡化竞技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与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和保健知识,形成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学资源,以突破课程空间教学的限制,拓宽学生的体育学习途径,让学生在日后工作岗位中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及时调整心态,从而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序衔接。

2.4重视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培养与构建

体育任课教师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体育教育中的主导性因素,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改革,对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满足改革的需要,就必须要重视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培养与构建。具体来说,要满足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在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时,一方面要注意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尽可能的实现师资队伍的跨领域组合;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培养“双师型”的体育师资,通过“双师型”的体育师资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科学融合。

2.5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能力

针对不同专业对体能的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采取启发、引导等各种类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对技术难点和要点讲解完成后,留下时间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意识的能力。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参与到体育过程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努力提高职业素养。

2.6改变教学评价方法

体育考核是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应该倾向于学生项目完成过程、技术动作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注重体育学习的过程和相对评价,建立一套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进行体育课程教育,对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际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水平,必须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专项加职业”的体育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具有学院特色的体育活动,加大体育资金的投入,加强校内外课程一体化的设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永胜.浅论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

[2]张丹.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7)

[3]李万海.基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职体育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4)

[4]刘宏,魏亮.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究[J].运动.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