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混凝土原材料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析建筑混凝土原材料检测

沙纪民闻民德

临沂天方建设研究试验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由于建筑行业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混凝土,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所以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首先必须从源头抓起,也就是从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抓起。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原材料、检测、管理

由于建筑行业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混凝土,我们应该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和检测。对各种原材料除进行常规的测试之外,还应进行一些非常规性的试验,从而确保原材料能够真正满足建筑施工技术的要求,同时也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首先必须从源头抓起,也就是从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抓起。

一、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

1、水泥检测

相关的检测人员应该对水泥的品种以及出厂日期等等进行相关的检查,并且对水泥的相关的性能需要进行检测,检测的质量标准应该符合我国对于建筑材料的标准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水泥的颜色方面出现异常的时候,或者是有的水泥已经超过出厂日期的3个月以上,应该进行相关的复检,如果复检的结果符合标准,可以继续使用。如果复检的结果存在着问题则需要及时的进行调整,更换质量合格的水泥。对于水泥的数量验收的方法主要是按照同一个厂家,同一个品种,同一个批号的水泥进行验收检查,袋装应不超过200t作为一批,对于每一批的水泥进行抽样检查至少应该2次以上。

2、砂

混凝土用砂一般以中、粗砂为宜。砂必须符合有害杂质最大含量的要求。砂中的有害杂质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如云母、黑云母、淤泥和黏土、硫化物和硫酸盐、有机物等。有害杂质会对混凝土的终强度、抗冻性、抗渗性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或腐蚀钢筋影响结构的耐久性。黄砂应尽量使用II区中砂,目测其中有无泥块,及泥块的多少。一般泥块多的黄砂含泥量也大,若使用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含泥量多的湿砂用手搓,手上会有较多泥粉。使用粗砂和细砂应调整砂率和粉煤灰掺量,平时重点检测黄砂级配。

3、石子

因为石子的级配和粒型对于混凝土的和易性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初次使用时应该先测定石子的压碎值,石料压碎值用于生产中衡量石料荷载下的抗压碎能力,也是进行石料力学性质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评定它在建筑工程当中的适用性。进行检测时,要以三个试样平行试验结果计算出的算术平均值当作压碎值所测定的数值。压碎值较大的石子是不能够投入到高标号水泥混凝土生产中的。除此之外,还要检测石子针片状,在水泥混凝土的集料中使用规准仪进行粗集料针片状含量的测定。其针片状的含量较多,级配不好的石子能够使混凝土的可泵性较差,还需要很多的水泥和砂进行填充,如此就会使成本增加,所以应该避免使用。使用同一石场石子时,检验人员应该重点进行其级配的检测。骨料的颗粒级配,能够采用连续级配或者连续级配和单粒径的配合使用。

4、粉煤灰

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大量用于制备大体积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厂家,不同细度的粉煤灰因煤种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导致粉煤灰需水量不一样,不同厂家的粉煤灰检测以需水量比指标为标准。同一厂家的粉煤灰一般细度越大需水量比越大,可以以细度指标为标准。细度小,活性大,需水量小的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可节约水泥,节约外加剂用量,而需水量大的粉煤灰会向混凝土中引入大量无用的水,造成水灰比过大强度下降,若使用则要增加外加剂用量,往往得不偿失。有条件的搅拌站应每车取样检测细度,掌握粉煤灰质量波动情况,对因粉煤灰细度变化引起混凝土坍落度、强度变化应足够重视。粉煤灰需水量比检测方法建议采用GB/T18736-2002标准采用的方法,采用GB/T1767-1999规定的胶砂测定对比胶砂的流动度,测定试验胶砂在达到对比胶砂流动度时用水量。

5、水

按照水源,水可以分为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多种,拌制混凝土及混凝土的养护宜采用饮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常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矿物盐类,如果用于混凝土,则必须先进行检验。海水因含有大量氯盐,不得用于混凝土中。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均因水质情况比较复杂,不能作为混凝土用水。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要着重控制。

二、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管理

1、加强检测管理

1)、加强对原材料试验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

要求每一位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在上岗前都要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在取得上岗证之后方可让其从事检测工作。引导检测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做到基础扎实、操作熟练。同时要教育检测工作人员树立以数据说话的观念,避免人为因素和习惯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另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避免非技术因素干扰检测结果。

2)、加强对试验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要按标准规范的要求配置齐备检测工作所需的试验设备和有关器具,并建立统一的计量设备台帐和设备检定周期表,严抓设备检修和检定核准工作,务必使得检测所需的设备运转状态良好并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这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不可麻痹大意。

3)、严格按照检测规范和检测程序予以操作

对于建筑原材料检测,国家对于大部分的建筑原材料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对于具体检测流程也有较为清晰的规定。特别是为了实现最终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是保证这一结果实现的前提。

2、加强原材料的验收管理

以水泥为例,袋装水泥在车上或卸入仓库后点袋记数,同时对袋装水泥重量实行抽检,不能出现负差,破袋的水泥要重新灌装成袋并过秤计量;散装水泥可以实际过磅计量,也可按出厂磅单计量,但卸车应干净,验收后填制《材料进场验收记录表》。查看水泥包装是否有破损,清点破损数量是否超标;用手触摸水泥袋或查看破损水泥是否有结块;检查水泥袋上的出厂编号是否和发货单据一致,出厂日期是否过期;遇有两个供应商同时到货时,应详细验收,分别堆码,防止品种不同而混用;通知试验人员取样送检,督促供方提供28天强度报告。

3、加强材料堆放管理

材料的堆放要按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进场日期(批次)分别堆放,并插上醒目的标牌区分,不同规格的材料应有隔断,严禁混杂;待检材料必须插上醒目的待检标牌,严格区分合格材料和待检材料;不合格材料必须立即插上醒目的不合格标牌,标出出厂日期,限期清出现场,防止错用。加强对材料堆放现场的巡查,发现材料堆放混乱,规格杂乱,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整理。

总之,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所以要将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相应调整,从而满足生产的需要。原材料检测工作是试验室进行的日常工作,是确定配合比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生产控制的重要依据,所以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伍中建.关于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控制要点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4年26期.

[2]李明金,李雨波,朱向阳.城市建筑混凝土再利用的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