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骨质疏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

吴蔓黄元玲王琳琳

吴蔓黄元玲王琳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403临床部辽宁大连116021)

【摘要】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和老年型社会的到来,作为老年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害。许多人因此长期遭受肉体上的痛苦,甚至伤残早逝,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沉重负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就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进行了阐述。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270-0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从其发病部位及临床症状看,应属于中医学“骨痹”、“骨瘘”范畴。其特点是骨量明显减少,尤其是含松质骨成分较多的脊柱、股骨颈和长骨端。形态学改变为骨小梁变细,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中医学认为主要病因是肾虚,其次是脾虚和痰淤。

辨证论治

1.肾虚证:为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证型,凡有骨量减少都可辨为此证。临床辨证有偏阴虚、偏阳虚、阴阳俱虚或肾精不足之分,但总以补肾为要。治宜补肾益精、壮骨填髓,选用补肾基本方,取足太阳、足少阴、任脉为主,采用补法或加灸。肾俞、太溪补肾,关元、神阙补养真元,大杼、绝骨、阳陵泉以壮骨填髓舒筋,肾阳虚者加炙命门。

2.脾肾阳虚证:在肾虚证的基础上兼见脾阳虚的症状,治宜健脾补肾。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脾俞、太白、足三里以补益后天,调养脾胃。针用补法或加灸。

3.肝肾阴虚证:在肾虚证的基础上兼见肝阴虚的症状,治宜滋水涵木。基本方加肝俞、太冲。用补法,不灸。

4.瘀血阻络:症见腰背、颈项、髋、膝、踝关节疼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基本方加血海、三阴交。

5.寒湿痹阻:症见腰背痛或全身骨痛,遇寒加重,身重困倦,或关节屈伸不利,舌苔白滑,脉滑。治宜温化寒湿,基本方加阴陵泉,重灸关元。

辨病治疗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于绝经后体内雌激素含量的急剧下降引起。加灸神阙、足三里。已有研究表明,艾条温灸神阙、足三里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体内雌激素的含量。

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因增龄引起,除骨质疏松外全身机能衰退征象比较明显。加用温针灸命门、足三里以温补肾阳,提高免疫力。

3.甲亢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骨矿代谢异常,骨转换加快。可用基本方加水突、天柱、内关、间使等穴,以降低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调整异常的免疫功能。

4.消化性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和钙的吸收不良是主要原因。宜加中脘、内关、足三里健脾养胃,改善胃肠道的吸收功能。

总之,由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针灸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发掘,相信针灸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将有重大突破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