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对心肌酶谱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3

精神疾病对心肌酶谱影响研究

杜辉1肖敏2

杜辉1肖敏2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改变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患者88例入院次日采静脉血测查血清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比较,心肌酶谱改变者为研究组(n=43),无改变者为研究组(n=45)。两组均于入院次日、治疗一周后、治疗二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治疗一周后、治疗二周后BPR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01)结论精神运动性兴奋、肢体动作频繁、行为冲动控制障碍是导致血清肌酸激酶(CK)、(CK-MB)升高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精神疾病;心肌酶谱;相关

HuiDu,MinXiao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myocardialenzymechangeandspirit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disease.Methods88casesofpatientsinhospitalinthevenousserumcreatinekinasechecks(CK)andcreatinekinaseisozymes(CK-MB)carriesonthecomparison,myocardialenzymechangeforthegroup(n=43),nochangeoftheresearchgroup(n=45).Bothgroupsinthehospitalthenextday,aweekaftertreatment,treatmentaftertwoweeksbythebriefpsychiatricscale(BPRS)assessmentalsymptomswerecompared.Resultsthetwogroupsbeforeandaftertreatment,treatmentafteraweek,treatmenttwoweeksafterscoresareobviouslyBPRSdifference(P<0.01orP<0.001)conclusionmentalathleticexcited,bodymovementfrequent,behaviorimpulsecontroldisordersisleadtoserumcreatinekinase(CK),(CK-MB)increasedimportantfactor.

【Keywords】Mentalillness;Myocardialenzyme;Related

【中图分类号】R1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35-02

心肌酶谱检测广泛运用于临床,对某些疾病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但在精神科疾病运用不是很普遍,精神科疾病心肌酶谱改变有一些相关报道,研究较少。自从我院开展心肌酶谱的检测以来,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心肌酶谱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有明显改变。为了比较深入地研究这一现象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同期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两组患者均来自于2009年10月-2010年5月在我院同期住院的患者。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相关精神疾病诊断[2]。排除标准:各种肌病、骨骼肌外伤、脑膜炎、脑血管意外、心肌炎、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以及各种重大躯体疾病等,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按照其住院顺序的位次随机数字法分别分配到各住院医师床位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入院次日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心肌酶谱,对血清CK、CK-MB升高者为研究组,血清CK、CK-MB正常者为对照组。共入组88例患者,研究组43例(n=43),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为女性。研究组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5.5±8.6)岁,受教育年限(10±2)年,发病时间(2~60个月),平均时间(9±2)月;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患者,45例(n=43)均系女性,年龄14~56岁,平均年龄(36.2±7.4)岁,受教育年限(10±2)年,发病时间(2~64)个月,平均时间(11±3)月,两组在年龄结构、性别、入组标准、发病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为同期入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于入院第二天采静脉血测查血清心肌酶谱(主要是CK、CK-MB),并对两组患者进行BPRS评定,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特征、诊断分类进行对照(表1)。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靶症状、既往药物治疗使采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有明显兴奋躁动、行为冲动控制障碍患者采用氟哌啶醇肌肉注射及适当的保护性约束,住院治疗时间最短不能少于三周。量表评定由主治及以上职称的专科医师评定,其BPRS评分一致性r=0.83。

研究组患者分别治疗后的第一周末和第二周末采静脉血测查血清CK、CK-MB值及BPRS量表评定评分,BPRS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1]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各级的标准为:(1)无症状;(2)可疑或很轻;(3)轻度;(4)中度;(5)偏重;(6)重度;(7)极重,包括①焦虑忧郁;②缺乏活力;③思维障碍;④激活性;⑤敌对猜疑5个分量表,总分值越高症状越明显。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一般情况中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正态性检验显示研究组第一周末CK数据为非正态分布,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足够大,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比较研究组内CK、CK-MB的变化趋势,采用LSD对研究组内不同时点进行两两事后检验,两组次日CK、CK-MB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等级相关方法Spearman相关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清CK、CK-MB比较(见表1)

注:研究组中次日CK、CK-MB与一周后检测比较aP<0.01,与第二周后检测比较bP<0.01,对照组与研究组次日CK、CK-MB比较cP<0.01。

两组患者入院次日血清CK、CK-MB比较,研究组患者CK、CK-MB值明显偏高,并且有统计学意义(dP<0.01);研究组入院次日血清CK、CK-MB与治疗后的第一周末CK、CK-MB值比较有明显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ap<0.01),入院治疗第二周末与治疗后第一周末血清CK、CK-MB比较有显著改变,并有统计学意义(cP<0.0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一周后,治疗二周后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见表2)

注:与前次评分比较,△P<0.05,△△P<0.01,△△△P<0.001,两组比较*P<0.05,**P<0.01,***P<0.001。

两组患者治疗前BPRS总分比较,研究组总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激活性单项因子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余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各因子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总分、治疗一周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变(P<0.001),治疗二周与治疗一周评分有明显改变(P<0.001);在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等因子治疗一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二周与治疗一周后比较均有显著改变(P<0.01或P<0.001)。对照组内比较:总分、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BPRS评分,治疗一周与治疗前、治疗二周与治疗一周比较均有明显改变(P<0.01或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一周后、二周后的BPRS评分,组间比较:总分,在治疗一周、治疗二周后均有显著差异(P<0.001),在激活性因子分治疗一周后有显著差异(P<0.001)。

3讨论

肌酸激酶(CK)有三个亚型,即肌型(CK-MM)、心型(CK-MB)和脑型(CK-BB),CK-BB主要分布于脑内神经元,是一种能量转换酶,当脑部神经元破损时,CK-BB进入脑脊液导致含量升高,因此CK-BB是神经元损伤的一个特异性分子标志[3],而CK-MM在肌肉组织损伤有明显升高,CK-BB在心肌组织损伤时反应最快,特异性最高,也是最敏感和可靠的诊断依据之一。

精神障碍患者引起心肌酶谱的改变机制尚不完全清楚,Gurrera等[4]的研究认为兴奋时交感神经功能活性增强,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上升,血管收缩,局面组织缺血缺氧,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胞膜的通透性增加,CK释放入血。有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CK活性的生物学改变是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相互调节作用的结果[5]。

有一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经常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许多生物学方面的症状,如烦渴、饮水多、痰液粘稠、舌苔黄且厚、低热、头痛等,这是否与脑神经细胞的受损与凋亡有关尚不清楚,如果能进行脑脊液CK-BB更具针对性的检测,认识会深刻一些。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运动性兴奋、肢体动作频繁与患者血清CK、CK-MB有显著相关性,这与其它研究结果相符[6],但是精神疾病是以精神活动异常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仍有许多我们未知的领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明园,宋昌明,吴文源,陈彦方.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1998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2001

[3]王学铭.精神与精神病的生物化学.2000

[4]GurreraRJ,RonaldJA,Enzymeelevationsintheneurolepticmalignantsyndrome.BiolPsychiat,1993.34(9):634-640

[5]高镇松,陈政雄,林和文.氯丙嗪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影响的对比研究.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9(1):1-3

[6]行养玲,杨旭,郭娟.精神分裂症兴奋行为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3):157-158

作者单位:423000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医院1

423000郴州市心理卫生中心2